|
|
二○一○年,有日本經營之聖美譽的京瓷公司(Kyocera﹚創辦人稻盛和夫,受日本政府之託,為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進行重整。他在一年內,就讓原本奄奄一息的公司轉虧為盈,營收利潤等各種指標大幅翻轉,成為全球知名的案例。
稻盛和夫憑藉的,就是阿米巴經營。
阿米巴(Amoeba,變形蟲﹚經營,是稻盛和夫在創辦京瓷公司期間,所發展出來的一種經營哲學與做法,至今已經超過五十年的歷史。它除了幫助京瓷不斷成長,成為年營收突破一兆日圓的企業,也協助日本許多企業重整與發展。
阿米巴經營的特色是,把組織畫分為十人以下的阿米巴組織。每個小組織都有獨立的核算報表,以員工每小時創造的營收作為經營指標,讓所有人一看就懂,幫助人人都像經營者一樣地思考。
舉例來說,在日航導入部門核算制度前,公司需要在兩個月後,才知道每一條航線是否賺錢;推動阿米巴經營後,每個航班在第二天就能計算出收支,並迅速制定對策。
松井達朗是京瓷通信系統株式會社諮詢事業總部總部長。他在京瓷任職三十餘年,擔任主管和顧問的工作。二○一○年,他進駐日航,擔任日航改革計劃的負責人之一,以五年的時間協助日航和關係企業推動一系列的變革。
他強調,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在於,在全員參與的機制下,把大家的努力和能力最大化。這就是阿米巴經營理念的基礎所在。
他最近應中國生產力中心之邀,來台參加「二○一七顧客導向卓越經營國際論壇」,擔任主講人。
以下是他接受EMBA雜誌專訪的內容摘要: |
|
|
|
|
|
 |
|
在實際參與日航改革的過程中,你覺得其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當時是怎麼克服的? |
|
|
|
|
|
 |
|
現在想起來,最難的地方應該是經營理念的改變,包含公司的高階、中階、現場人員都一樣。日航原本是一個政府與民間合資的公司,後來轉為民間企業。民間企業當然就是要創造最大的利潤,可是公司裡很多人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公共交通系統,如果只看要不要賺錢,鄉下這種不賺錢的路線就沒辦法飛了。
還有,他們認為,安全是最優先考量。人命當然是最重要的,尤其一九八五年,日航曾經發生空難事件,造成五百二十人死亡。他們認為,如果有人在安全之下討論成本的問題,這是不被容許的。
另外一個比較大的困難是,日航過去的組織是一個縱向的組織。每一個組織都做得很好,但是每一個組織到底花了多少錢,有沒有創造利潤,都沒有人去稽核。他們就只是覺得,大家都很努力地在做工作,這些組織集合起來就是我們的公司,所以對於花了多少、賺了多少都看不到,也沒有人去問這件事。這也是當時改造非常大的一個困難。
當稻盛先生進去要改革時,內部最大的反彈是,為了確保安全,你不能跟我們強調創造利潤這件事情。稻盛先生說,安全非常重要,這件事,就是一個外行人也非常清楚。但為了要確保安全,你們不是更需要創造利潤嗎?不然怎麼顧到安全呢?對於地方沒有賺錢的路線,也持續飛,因為這樣的想法,導致公司現在要倒閉,倒閉的結果反而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困擾。
所以當時,我們提出的概念就是,要先創造獲利,好好的繳稅金,讓所有的員工經濟上過得更充裕。在這個前提之下,才能夠讓公司提供更安全、方便的服務給大家。安全和便利這些相關的因素,必須考量它的均衡性,這是當初稻盛先生說服大家的方向。
|
|
|
|
|
|
 |
|
阿米巴經營的概念已經發展五十年,環境變動這麼大,為什麼它到今天還能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
|
|
|
|
|
 |
|
阿米巴經營最根本所在,是稻盛先生的哲學,這是一個不變的哲理。所謂的稻盛經營哲學並不是一種know-how,而是一種生存的最基本想法。譬如說,如何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好?如何讓你的經營更好?這是一個基本的概念。
稻盛的經營哲學在於全員參與。在所有人參與之下,把大家的努力、能力最大化,這是阿米巴經營理念最根本的基礎所在。因此,它能夠跨越時代、不分產業,一直發揮它的影響力。
完整精彩文章請見:EMBA雜誌第372期「阿米巴經營哲學」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