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找照護員像網購一樣簡單
為什麼找照護員,不能和網購一樣,先查看詳細資訊再選擇?優護平台公司結合電商概念,希望讓找照護員變得更透明公開。
隨著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在這個老年人口比例逐漸高升的年代,長輩的照護成為了許多工作者的挑戰。國發會預估,到了二○二五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年齡在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將達總人口數的二○%。
當親人因為一些狀況臨時需要短期照護員時,許多人會透過仲介安排,尋求服務。之後,仲介直接指派照護員到家中,但因過程中,家屬往往沒有事先與照護員對話、直接溝通需求的機會,常導致派過來的人員、照護的過程不符合家屬期待。
「在網路上買產品,都可以自由做選擇、查看詳細資訊,還能和商家對話,為什麼找照護員不行?」優照護的兩位創辦人劉詩瀚與陳宏益,都曾遇過這樣的問題。抱持這個想法,二○一五年十月,兩人創立了優護平台公司,希望能用電商的方式,解決臨時照護家人的需求。
二○一六年七月,短期照護預約平台「優照護」APP正式上線,公司希望幫助有照護需求的家庭,找到適合的照護員。優照護APP讓使用者就像在電商平台上買東西一樣,依據希望的地點、時間、服務內容,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照護員。整個交易過程透過信用卡支付完成,優照護從中抽取手續費。
會想到可以從電商的角度切入,其實與兩位創辦人過去的工作經驗有關。劉詩瀚具有網路技術背景,擅長寫APP和網站;陳宏益則有豐富的電商經驗。這讓他們發現,電子商務可以用來解決居家照護面臨的痛點。「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家屬有更多、更透明的選擇,滿足他們短期的需求。」劉詩瀚指出。
透過這種方式,使用者能和照護員直接對話、溝通需求,確定雙方對於服務內容沒問題後,再支付款項。同時,在服務結束後,他們也能夠在平台上給照護員評價,為其他使用者提供參考。
目前在優照護平台上,有九萬多名會員,以及兩千多名照護員,除了提供照護員以外,平台上也有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其他相關專業人士。
除了針對個人顧客的2C模式外,優照護也發展出與企業合作的模式,將平台服務作為員工福利,分擔員工的照護壓力。舉例來說,企業可以儲值一筆金額在優照護的企業帳號內,讓員工在有照護需求時,在平台上輸入企業用戶連結,由公司支付照護費用。
打破只有零和一的思考方式
許多人想到老人照護,就會想到長照,忽略了中間的那一塊。優照護瞄準的是短期自費照護市場,以照顧處於「衰弱期」的老人為主。劉詩瀚指出,「長照是政府提供的社會福利,有一定的申請資格限制,例如被照護者要失能六個月,或六個月以上。」
劉詩瀚認為,創立至今公司經歷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改變大眾的思考方式。「在傳統上,許多家庭對於照護的想法都是『零』或『一』,零指的是完全自己照顧,一則是完全請外籍看護、送往機構,沒有中間值。但事實上,這中間其實有很大的一個空缺,可以透過不同方式搭配,讓照護變得輕鬆。」
例如,有些家庭可能只有早上需要照護員,晚上家人下班就能自己照顧,或是當家中的外籍看護休假時,臨時需要有人照護。因此公司必須透過不斷與潛在顧客溝通,讓他們認識這個做法。
識富天使會陪跑天使蕭鈞峯指出,除了教育市場的挑戰之外,優照護過去大多靠口碑行銷,如果要讓市場變大、讓顧客更理解這項服務,則需要加強對顧客的行銷與溝通。
劉詩瀚表示,針對市場的推擴,公司發展出「專業小聯盟」的做法。公司與藥師、護理師合作,希望他們在接觸有需要此服務的對象時,推廣優照護的服務,讓更多潛在顧客知道。當這些使用者透過優惠碼,第一次使用服務時,推薦者也能夠獲得推薦獎金。
蕭鈞峯認為,優照護的服務能夠滿足臨時、不確定性的需求,透過平台的自動化媒合機制,提升家屬找到合適照護員的效率。再加上團隊許多人員都曾有電商經驗,因此他們在營運時,習慣看數據、分析流程,而不是老闆想到什麼就做什麼,這是傳統照護服務機構比較難做到的。
「高齡照護不是只有長照,中間這段衰弱期也十分重要。」劉詩瀚指出,台灣老年人在過世之前,平均有七.六年的時間臥病在床。因此公司未來預計推出訂閱制的服務,針對老年人的身體狀況,提供專業評估,以及適合的飲食、運動方式。公司希望透過衰弱照護,延緩老年人進入長照的時間,也希望能為家庭提供更多元的照護選擇。
優護公司
1.創立時間:2015年10月
2.產品:第三方短期居家照護媒合平台「優照護」
3.主要顧客:家中有潛在居家照護需求者、對高齡照護ESG有興趣的企業
4.商業模式:媒合照護需求者與服務提供端,收取平台服務費用、B2B企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