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銷業務 > 一百家「不一樣」的咖啡店
美國藍瓶連鎖咖啡

一百家「不一樣」的咖啡店

EMBA雜誌454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4.05.30

 

在咖啡上加一點精品感,加一點設計感,會出現什麼?被譽為咖啡界的蘋果公司,藍瓶咖啡在世界掀起了一股浪潮。公司如何創造精品咖啡新典範,讓許多咖啡愛好者紛紛朝聖?


在飽和的咖啡市場中,還有什麼可能性?可以怎麼走出全然不同的一條路?二○○二年,弗里曼(James Freeman)創立的藍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回答了這個問題。


弗里曼是一位吹黑管的古典音樂人,為了能夠喝到最新鮮的咖啡,他一向都是自己在家烘焙咖啡豆。當時,市面上幾乎沒有咖啡豆會標示出烘焙日期。他想,如果他販售這樣的產品,主打顧客喝到的咖啡,烘焙的日期絕對不超過三天,會不會有跟他一樣的咖啡狂熱份子來買?


當時弗里曼的朋友們警告他,咖啡市場早就已經飽和了,千萬不要冒險。不過,他還是投入畢生積蓄,以及透過信用卡借貸了一萬五千美元,創立了藍瓶咖啡。


二○○二年,他在加州賣起了自己版本的完美咖啡。至於會不會有咖啡狂熱份子來買?公司後來的發展給了肯定的答案。


二○一七年,藍瓶被瑞士食品大廠雀巢(Nestle)相中,買下公司將近七成的股份,當時品牌被估算具有七億美元的價值,弗里曼因此入袋超過四億美元。現在公司在美國以及亞洲共有超過一百家連鎖分店,被外界譽為「咖啡界的蘋果公司」。


看到別人沒看到的


弗里曼創業的原因之一是,他看到了別人沒看到的,堅持使用新鮮烘焙的咖啡豆。一開始,他在農人市集等地方擺攤。埋頭苦幹了兩年之後,有一天他照常忙著在沖煮咖啡,一抬頭居然看到攤位前面排了三、四十個人。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訪問時,他回憶,那是他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瞬間。當時還沒有社交媒體,不過顧客的口碑還是傳開了。 


也因此弗里曼意識到,藍瓶有潛力可以成為更大規模的生意,於是二○○五年,他在舊金山市中心正式開了第一家店。他表示,店面從一開始就是賺錢的。現在當公司進入一個新市場,都會在當地打造咖啡烘焙據點,以確保分店使用的咖啡豆夠新鮮。


而新鮮烘焙還只是高品質咖啡的一環,其他跟咖啡有關的部分,公司一樣講究。藍瓶的咖啡豆供應商平均都跟公司合作超過五年,公司希望維持長期的關係,以確保生產履歷清楚。此外,公司大部分的咖啡豆都是有機認證的,少數例外是因為有些國家還沒有建立認證制度。公司一向願意多花點錢買品質。


公司中負責尋找咖啡豆來源的工作團隊,每位成員都握有業界最高等級的認證資格。公司官方網站指出,公司販售的每一種咖啡在被送到顧客面前時,最少都已經被公司的專家們品嚐調整了五十次以上。光要推出即溶咖啡的產品,公司就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研發。


至於員工,也是藍瓶需要確保產品品質的一環。公司的人力資源副總裁史旺克(Jessica Swank)在接受富比士雜誌(Forbes)訪問時指出,雖然大家常說,給予員工回饋必須即時才有效果,但公司向主管強調,「即時」不代表主管可以在事情發生的當下,在同事或顧客面前批評員工。


因此,當主管感到沮喪或生氣時,不應立刻給予員工回饋,而是先給予自己時間消化想法。在很多時候,員工其實自己已經知道問題何在,主管與其從抱怨開始,不如詢問員工覺得自己表現得如何。如果員工知道問題所在,主管無需重複,可以轉而把時間花在如何解決問題上。


打造一種精品


大約十五年前,精品咖啡浪潮興起,有更多消費者願意付更多錢,購買更高品質的咖啡。藍瓶乘著浪潮水漲船高,挑戰了知名大型連鎖咖啡品牌。精品咖啡將咖啡視為手作美食(像紅酒或精釀啤酒),而非日常生活必需品(像蘋果或牛肉)。


這解釋了為什麼,藍瓶至今大部分的成功都來自於大城市。因為只有這樣的地方,才有足夠的消費者願意花五美元以上購買一杯咖啡,才有夠大的市場支持店面。


在接受英國5THWAVE咖啡專業季刊訪問時,藍瓶執行長史特文科(Karl Strovink)表示,公司新店開幕,有過店門口排隊五百多人的紀錄。他相信,他們絕對不只是需要買一杯咖啡,而是藍瓶帶來了一個看世界的獨特角度。


公司創立到現在二十二年了,精品級的店面體驗,仍然是公司基因的核心。凡是款待式的體驗,好或不好,都取決於團隊的執行力。因為員工就是產品的一部分,因此公司內部的新進員工訓練,必須經過長達幾個星期的時間。


此外,藍瓶每年都會請員工提名同事,票選出年度優良員工。獎品是一趟旅行,目的地是公司咖啡豆的產地,例如,瓜地馬拉或哥倫比亞,讓員工對產品能有第一手的體會。


事實上,在資金不寬裕的草創時期,弗里曼就已經重視品牌的風格。他花錢請藝術家手繪一個藍色的瓶子,再以全白的底色襯出,成為看過不容易忘記的商標。公司店面同樣走簡約路線,每家店都有特色,或許藏身於紐約的高樓中,也或許化為京都巷弄裡,遠看還以為是小綠坡的建築。


減法管理哲學


在創立藍瓶咖啡之前,弗里曼是專業黑管演奏家。從吹奏古典樂,他悟出了一套經營管理企業的減法哲學。


幾年前,在接受梅塔夫品牌顧問公司(Metajive)專訪時,弗里曼表示,在音樂彈奏之間的片刻安靜,也蘊藏著演奏者想要傳遞給聽眾的情感共鳴。舉例來說,音樂家選擇在吹奏之間如何喘口氣,會影響聽眾對於接下來的音樂應該如何解讀。


他分享,藍瓶的目標是:讓顧客喝到,由好客的咖啡專業人士沖煮的好咖啡。公司必須想辦法不讓其他事物阻礙了這個目標,要做到其實不容易。因為大家習慣於思考如何增加東西,如何能夠做得更多、更多、再更多。


經營者有時候會因為執著於這樣的想法,造成了很多的掙扎。弗里曼指出,他則是思考要在公司的哪些地方下手「編輯」,因為最引人矚目的設計是來自於「拿掉東西」(taking things out)。也就是透過做得更少,而非做得更多,來達到讓公司變得更好。


藍瓶大部分的時候都在思考,店裡不應該有什麼。例如,使用的顏色落在自然的藍或灰、店內的文字不多,但都有其份量、傢俱簡單具功能,不浮誇。當消費者走進店裡時,他們的注意力要在主角(好咖啡跟咖啡專業人士)身上,而非被其他事物吸引。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54期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強化你的說服力 讓對方說YES!
向重要客戶介紹最新產品;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公司;邀請同事參與你負責的專案……,運用 ... ...
2019.10.01
READ
巨鯨科技Gululu水精靈 打造會說故事的水壺
喝水還能養寵物,玩遊戲?這個新奇的點子,由Gululu水精靈兒童智能水壺實現了。 ...
2019.10.31
READ
秧碩國際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廖孟彥 顧客生氣了,該怎麼辦?
我們是一家連鎖食品店,總部接到顧客投訴。這位顧客訂購的餅乾,因物流關係而缺貨,我 ... ...
2024.02.27
READ
品牌行銷 新媒體時代的行銷劇本
印度媒體公司「超級卡帶」(T-Series)跟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 ... ...
2020.09.29
READ
品牌行銷 從一場惡作劇看消費行為
去年底,一群時尚網紅受邀前往洛杉磯附近的一個高檔購物中心,參加義大利設計師帕萊西 ... ...
2019.02.21
READ
瞄準,觸及,購買 行動行銷,瞄準關鍵微時刻
人們每天使用手機兩百次處理各項事務, 公司卻只花行銷預算的一三%在行動廣告上。 ... ...
2017.03.23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