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每一次的呼吸,都是新的我」從懊悔到活出自我實現的練習
從懊悔到活出自我實現的練習

「每一次的呼吸,都是新的我」從懊悔到活出自我實現的練習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2.09.29

 

 

當我們為了以前搞砸的事感到懊悔責備自己時,你應該告訴自己:「那是過去的我,現在的我沒有搞砸那件事,為什麼要拿過去的錯誤,來折磨現在的我?現在這個我並沒有犯錯,把它放下吧。」

 

同理,假如我們「贏得」的所有有價值事物(小至老師的稱讚,大至人與人之間的愛),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或消逝。我們就必須接受,這些我們擁有且珍視的事物,需要一再地重新贏回來,可能每天或每小時就要做一次,或許每呼吸一次就要做一次。

 

透過一再成為新的你,一再贏得珍視的事物,從懊悔到活出自我實現,放手去活出淋漓盡致的豐盛人生。

 

本文摘自,領導大師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著作「放手去活」

 

當釋迦牟尼說 :「每一次的呼吸,都是新的我。」他並不是在使用比喻,他指的真的是字面上的意思。

 

佛陀想教我們的是,人生的進程就是,時時刻刻不斷地由過去的你,變成現在的你。

 

在某一刻,你可能透過你的選擇和行動,經歷到喜樂、幸福、悲傷,或是恐懼,但那個情緒不會存在太久。隨著你每一次呼吸,這個感覺會起一些變化,最後完全消失。它是過去的你的感受。你希望在下一次呼吸、明天,或是明年發生的事,將由另一個你、未來的你來經歷。在過去的你和未來的你之間唯一重要的,是此刻做了一次呼吸的你。

 

我先假設,佛陀所說的是對的。

 

那並不代表,你必須放下你的精神信念,或是該改信佛教。我只是希望你能把佛陀的洞察,視為一個新的典範,用它來思考你和流逝的時間,與活出無悔人生的關係。

 

佛教的一個核心概念是無常──我們此刻擁有的感覺、想法和物質財產,不會一直存在,這些東西有可能在一瞬間消失,就在我們一呼一吸之間。我們根據經驗知道,這的確是事實。不論是我們的自我約束力、動機,還是好脾氣,都無法維持很久。它們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很難把無常視為理解人生的合理方式,我們很難接受,我們的身分和人格的統一性與獨一性,全是虛幻的。西方典範一直在否定無常,而我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把西方典範灌輸給孩子,成為孩子根深蒂固的想法。事實上,西方典範是個童話故事,結局永遠相同:他們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西方典範的重點永遠是為了創造更好的未來而努力,並相信會得到兩個結果:一、不論我們做了多少改進,我們基本上仍是同一個人(只是變得更好而已);二、這次會和過去不同,這次的改進可以維持很久,它會永久解決那個讓我們傷腦筋的問題。這樣的邏輯就像是,用功讀書在數學這個科目拿了A的成績之後,就認為自己一輩子所有的學科都會拿A;或是認為你的性格是固定的,所以你永遠無法改變;或是不斷上漲的房價永遠不會跌下來。

 

「當……的時候,我就會得到幸福。」是一種嚴重的西方病。我們普遍用這個思維說服自己,當我們升上那個職位、開一輛特斯拉(Tesla)、吃完一片披薩,或是實現了某個最近或很久以來的願望,我們就會得到幸福。

 

可以想見,當那些勝利徽章好不容易拿到手之後,新的目標就會冒出來,迫使我們貶低那些徽章的價值,同時燃起鬥志,開始追逐下一個徽章,然後是再下一個徽章。我們想要在組織裡爬上更高的位階;我們想要續航力更強的特斯拉;我們點了另一片外帶披薩。我們墮入了佛陀所說的「餓鬼」道,一直吃東西,卻永遠吃不飽。

 

這樣的日子活得很累,因此,我極力想提出另一種觀點:尊崇現在,而非過去或未來。

 

當我向客戶說明「每一次呼吸典範」時,他們因為已經習慣設定目標,並達成傑出成就,所以需要花一點時間,才能接受新觀念,把現在看得比過去和未來更重要,不再從懷念過去的成功來肯定自己,或是急忙追趕下一個充滿雄心壯志的目標。向前看是他們的第二天性,他們也很習慣向後看,並為過去的成就感到自豪。令人驚訝的是,對他們來說,此時此刻似乎不是那麼重要。

 

我一點一點地調整他們的心態。當他們為了最近或很久以前搞砸的事情責備自己,我會說「停下來」,然後請他們不斷重述:「那是過去的我,現在的我沒有搞砸那件事,所以我為什麼要拿過去的錯誤,來折磨現在的我?現在這個我並沒有犯錯。」接下來,我要他們用手做出把東西趕走的動作,然後跟著我說:「把它放下。」

 

這個例行動作似乎很蠢,但效果很好。他們不僅開始認為,反覆回想過去是沒有營養的事,同時開始擁抱一個撫慰心靈的念頭:做錯事的是別人──過去的自己。他們可以原諒那個過去的自己,並向前邁進。

 

當你能夠接受,世上一切都像花朵,有盛開的一日,也有凋謝的時候,你就同時接受了一個觀點,這個觀點不僅適用於世俗的成就和地位,也適用於你的個人發展:你知道你不需要把過去的你,和現在的你或是未來的你綁在一起。你可以放下過去犯的錯,繼續向前行。

 

一再贏得珍視的事物與自我實現

 

或許你會說,馬歇,虛無縹緲的靈修課可以下課了,你所說的每一次呼吸典範,和活出無悔人生有什麼關聯?

 

這個關聯非常直接,就像打開電燈開關,就會讓黑暗的房間充滿光亮一樣。假如我們認為,我們贏得的有價值的所有事物(小至老師的稱讚,大至個人聲譽和人與人之間的愛),無法永久存在,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或消逝,我們就必須接受,這些我們擁有且珍視的事物,需要一再地重新贏回來,可能每天或每小時就要做一次,或許每呼吸一次就要做一次。

 

提醒客戶不要再用過去的失敗折磨自己(「那是過去的你所做的事,是時候把這件事放下了」),或許是我能實質幫助他們的一個部分。但我想,同樣重要的是相反的情況:當客戶覺得,他需要把過去的輝煌成就說一遍給我聽時,我同樣需要給他這個提醒。

 

這種情況在退休運動員和卸任執行長身上,最為明顯,因為他們離開了鎂光燈,卻暫時還找不到下一個人生舞台。當他們細數往日的榮耀,不論是十五年前贏得的金牌,或是六個月之前離開轄下有兩萬名員工的大公司,我的職責是把他們拉回現在,提醒他們,他們已經不再是那個令人崇拜的運動員,或是呼風喚雨的執行長了。他們所講的是另一個人。

 

這就像是你狂熱地用社交媒體追蹤某個名人,並且把自己的人生投射在那個名人身上一樣。那個名人不知道你的存在,也不在乎你是否存在,你們彼此並不相識。你不斷回顧過去的你所創造的光榮成就,也差不多是如此。這並不表示,你當時努力贏得的榮耀、關注和尊敬並不存在,只不過,那些東西已經退去了。回顧往日的成就,所展現的不是自我實現,而是懊悔的悲嘆,怨嘆那些榮耀無法長存,無聲無息地消逝無蹤。

 

我們無法靠著沉溺在自己過去的豐功偉業,重新找到那種自我實現感,只能靠著此刻的自己、每一刻的自己,一再地贏回那種自我實現感。



籃球教練「禪師」菲爾.傑克森(Phil Jackson)在一九九○年代中期,曾經帶領芝加哥公牛隊(Chicago Bulls)連續兩年贏得NBA總冠軍,後來又在一九九八年拿到第三個冠軍戒指。他曾說:「你的成功只存在於獲得成功的那一瞬間,如果你還想要成功,就要再努力一次。

 

點我,立即購書>>

博客來網路書店>>


 

小練習:寫兩封信給自己

 

這個練習的對象是,理智上明白每一次呼吸典範的道理,但還沒有練出肌肉記憶,可以不假思索、自然地把它用出來的人。這些人還沒有辦法在過去和現在的自己之間,創造一道心理上的牆,使這種區別變成他們的自然反應。他們仍然認為,自己有某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部分,是固定,且不可改變的(或許是他們的本質、精神或是靈魂),而且那個部分定義了他們是誰。

 

當他們把過去和現在的自己混為一談,以為這兩者是可互換的,那麼「兩封信」練習一定可以幫助他們分個清楚。一封信的主題是「感謝」;另一封的主題是「投資於未來」。

 

● 第一封信:首先,寫一封信給過去的自己,對於自己過去的某個創作、努力,或是自律行為(最好是自己贏得的,而不是別人給予的東西),表示感謝,因為它使現在的你變得更好。它可以是最近或很久以前的行為。唯一的判斷標準是,這個動作在你的人生中形成了某個分野。

 

我和客戶做過這個「感謝過去的自己」的練習很多次。一位男性感謝過去的自己在八年前開始吃全素,因為他現在身體健康、渾身充滿活力。一位作家感謝十歲的自己,因為她從那個時候開始養成查字典的習慣,每次遇到不熟的單字,她就會把這個字寫在一個小筆記本上,從中學一直到研究所沒有間斷。她說:「沒有那本小筆記,就沒有我現在的寫作人生。」還有一個人感謝十八歲的自己選擇了他所讀的大學,因為他在那裡結識了他的老婆。

 

這個練習不僅把過去和現在的你分開,同時指出過去的你和現在的你之間的因果關係,而這個因果關係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被你淡忘。在滿心感恩與謙卑的時刻,你可能曾經說過「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種陳腔濫調。這封信可以幫助你,辨識一個可能被你遺忘的巨人──過去的你。

 

做一次深呼吸,回想一下,過去的你給了現在的你哪些珍貴的禮物?假如有任何一群人曾經給你那麼多美好的禮物,你會對這些人說什麼?請利用這個機會,向過去的自己道謝。

 

● 第二封信:現在寫一封信給未來的你,一年、五年、十年後的你。清楚說出你現在需要為將來的你做哪些投資(包含做出哪些犧牲、付出哪些努力、接受哪些教育、如何經營人際關係,以及如何約束自己)。

 

這個投資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個人發展,像是改善健康狀況、拿到碩士學位、把每個月的薪水提出一定比例來買政府公債等等。把它想成一種慈善行為,只不過,你還不知道受益對象是誰。

 

這個點子來自美式足球跑衛柯蒂斯.馬丁(Curtis Martin)。早在我與他結識之前很多年,他就已經在用每一次呼吸典範。柯蒂斯會成為職業美式足球運動員,是出於偶然,他一直到升高中那年,才開始練球。他住在匹茲堡一個環境充滿危險的社區,教練說服他,加入球隊每天練球三小時,可以減少在街上冒生命危險的機會。有人曾經把他誤認成別人,用槍對著他的頭開槍,當時因為子彈卡住,他才保住一命。

 

高中最後一年,每一所知名大學都想爭取他加入,他就近選擇了匹茲堡大學。雖然他在大學期間受傷累累,他的天分依然使他在一九九五年的第三輪選秀中,得到新英格蘭愛國者隊(New England Patriots)的青睞。

 

大多數的年輕運動員把被球隊選上視為中樂透,但柯蒂斯的第一個念頭是「我不想加入」。一位牧師鼓勵他繼續打美式足球,因為他可以透過美式足球創造自己的人生,實現他想在餘生為他人服務的目標。這個藍圖給了柯蒂斯使命感和動機。他打美式足球,是為了投資於退休後的自己。那並非一般精英運動員的人生動力。

 

一般的運動員喜歡競爭,一心想在現在得到勝利,並覺得未來的一切會水到渠成。但柯蒂斯的眼光看得很遠。

 

他在第十一年的球季受了重傷,以美式足球史上第四偉大跑衛的身分退休,僅次於埃米特.史密斯(Emmitt Smith)、沃爾特.佩頓(Walter Payton),和貝瑞.桑德斯(Barry Sanders)。在退休之前,他成立了柯蒂斯.馬丁就業基金會(Curtis Martin Job Foundation),幫助單親媽媽、失能人士和高風險青少年。

 

在他退休的隔天,他已經準備好,迫不及待地一腳跨進他在十二年前為自己投資的未來,展開生命的新篇章。柯蒂斯的故事是個投資於未來的正面範例。

 

本文摘自:「放手去活」-領導大師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的一對一教練課,協助你減少懊悔,活出自我實現的無悔人生

 

點我,立即購書>>

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書入選2022年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商業類前十名、「亞馬遜網站2022年目前為止最佳書籍」商業類排行榜、Inc.雜誌今年夏季最佳商業書籍排行榜。
全球第一領導大師馬歇.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財星五百大企業CEO的教練,繼「練習改變」(Triggers)等暢銷書之後,推出的重量級著作,教你如何減少懊悔,活出一個自我實現、豐富滿足的人生。
*本書提供「無悔人生」的
13個練習,一步步教你自我探索,克服阻礙,活出精彩滿足的人生

 

相關文章 ARTICLES
編輯部報告 學習區裡沒有舒適
九月中,EMBA雜誌舉辦的企業學習論壇中,邀請了五家公司領導人分享了他們的轉型經 ... ...
2020.09.29
READ
壓力下的優雅 我學到的人才永續一堂課
「真正的勇氣就是在壓力下展現優雅。」海明威說。九月中旬,一場豐富的學習饗宴拉開了 ... ...
2023.09.27
READ
編輯部報告 你最近在學什麼?
「未來,詢問部屬『你在學什麼』的次數,應該和問『你在忙什麼』差不多。」當員工提高 ... ...
2021.11.29
READ
個人管理 頂尖運動員如何降低緊張
就算是世界頂尖的運動員,在比賽時也會緊張焦慮,但他們會運用以下方法來降低緊張感 ...
2020.12.31
READ
個人管理 十個主管要留意的社交媒體原則
發文、按讚、留言,社交媒體已經滲透現代人的生活,幾乎人人都有自己的社群帳號。對於 ... ...
編輯部報告 當你要訓練猴子表演
「我所能想像,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我所能想像,最具影響力的事情是什麼?」巴 ... ...
2023.09.27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