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不給建議,而是幫對方整理思考
要將○○變成△△需要什麼?

不給建議,而是幫對方整理思考

EMBA雜誌426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2.01.25

 

當部屬、朋友、同事提出困擾,向你尋求意見時,不要急著開始提供意見。先傾聽,再透過提問,就能引導對方整理自己的思考,自己給自己最好的建議。


一位同事向你訴苦,他認為主管完全不聽他的意見。傾聽後,你會表示理解,並和對方一起生氣,還是你會坦率地告訴他,「可能主管也很忙」呢?


傾聽他人的煩惱,並做出適當的回應,是一門藝術。如果輕率地提供意見,可能會造成對方的壓力;如果沒有表示贊同或理解,則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你缺乏同理心,從此不願再對你敞開心胸。


「其實只要能幫對方整理思考,不需要特別表示同理心,也不用說出自己的意見,就能引導對方找到解決方法,解決他心中的疙瘩。」管理顧問和仁達也這麼說道。在職場、家庭,或生活中,若好好運用傾聽與提問的能力,就能協助對方解決某些困擾,進而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從多年的諮商經驗中,和仁達也得出一個結論:「煩惱的答案其實就在對方身上,但答案隱藏在他看不到的盲點之中。」他指出,直接給對方建議,如果這個建議不是對方自己想出來的解決辦法,對方內心也不會感到舒暢。


那麼應該如何透過傾聽和提問,幫助對方整理思考呢?和仁達也在最近出版的新書「專業的思考整理術」(プロの思考術)中指出,要做到這點,你必須從以下兩個角度出發:


1.讓對方感到安心。

 

營造一個安心安全,且正面的環境,才能讓對方降低警戒,放心說出內心話。


你可以盡量保持微笑,也應盡量運用肯定語,例如「我覺得很有趣」,或「不錯耶」,讓對方更加敞開心胸。相反地,如果你總是說「但是那個……」、「感覺沒辦法耶」等否定用語,對方可能也沒心情繼續說下去了。


2.以對方為起點。

 

換句話說,就是以「能為對方帶來什麼樣的成果」為起點來談話,而不是希望對方依照自己的想法來行動。要做到這點,要訣是以「對方八,自己二」的比例,讓對方盡可能講話,甚至是九比一的比例也沒關係。


以親子對話為例,即將面臨大考的孩子不想去補習班,想自己在家唸書。這時,家長很有可能說服孩子,像是「都已經要考試了,現在不去補習好嗎?這會讓你考不上想去的學校喔。」


家長的目的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卻是以父母親為起點的思考方式,認為「如果大考考不好會帶來困擾」。和仁達也建議,這時父母親可以藉由問句,引導孩子的想法,像是「為什麼不想去補習呢?」「在家唸書感覺比較有進展嗎?」等,接著傾聽。


若孩子表示,自己一個人比較能好好集中精神,而且在補習班,大家都在討論升學的事讓他很緊張。這時,家長可以幫孩子整理出,「如果覺得不去補習班讀書效果比較好,那或許是個選項」這樣的思考方式。接著可以詢問他,不去補習班的優缺點,幫他一起將想法言語化。


整理思考四步驟


和仁達也指出,要透過傾聽和提問,協助對方整理思考,有四個步驟:


1.決定標題
想要達成某個狀況,對方需要什麼


和仁達也以自己的煩惱舉例,假設他正擔心自己下星期的報告成果,那麼標題就可以設定為「該怎麼做,才能讓下週的報告成功」。


他指出,標題必須在一開始即決定,而且必須讓「本人」來想。舉例來說,如果對工作沒做好的部屬說:「你現在的問題就是,辦活動吸引的人數不夠多,來想一想要怎麼改善吧!」對部屬而言,這完全不能稱作思考整理,而是被上司強制說出自己必須改善的地方,因此會變得比較被動和消極。


要避免這樣的情況,和仁達也建議,以「要將○○變成△ △需要什麼?」的方式來下標題,例如「要找到真的適合自己的工作的話,需要什麼?」,或是「要跟小孩建立起好關係的話,需要什麼?」


然而,和仁達也強調,其實很多人都無法正確找出自己的煩惱來源,因此有大約五成的機率會在途中改變標題。舉例來說,一開始你可能將標題設定為「想要準時下班」,但在思考整理的過程中發現,實際上的煩惱並不是加班太多,而是客戶的要求太多,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這時,你會發現,不解決這個狀況,就無法順利解決問題。


2.了解現況
透過提問,幫對方釐清可能的狀況


以和仁達也下星期的報告為例,現狀指的是看他已經準備到了哪裡,包括資料的進度、會場、報告對象的背景理解,或練習報告技巧等等。


在了解現況的階段,一開始可以用簡單的問句開頭,例如「關於這個標題,你可以說說現在的情況嗎?」,以及「原來如此。還有其他的嗎?」,傾聽並適度給予肯定的回應。當對方說到自己遇到的麻煩時,千萬不要以責備的語氣質問對方,因為思考整理並不是要評斷對方的錯誤,而是要引導對方找出答案。


提問時,可以使用六何法,也就是問何人、何事、何時、何地、為何,以及如何。例如,部屬說他跟客戶有爭執,就可以詢問:「什麼時候發生的?」、「是因為什麼事情發生爭執?」、「對方向你說了什麼嗎?」、「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以及「有誰跟這件事有關聯呢?」等等。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26期

 

※本文會在2022/02/17【EMBA雜誌線上讀書會】中,由EMBA雜誌總編輯方素惠導讀分享,並帶領討論,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參加!>>點我看更多

  

相關文章 ARTICLES
創新思維 失敗其實沒這麼可怕
「從做中學」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它指的是,我們可以從行動中,更快地獲得學習。 ...
2017.12.12
READ
彰化基督教醫院協同總院長郭守仁 不怕失敗才能做大事
位於鄉下、缺乏資金、難以吸引人才,面對各種先天條件不佳,郭守仁如何推動彰基,成為 ... ...
2018.06.27
READ
A方案,還是B方案 六個方法,好決策不必碰運氣
為什麼去年的某個決定讓業績一飛衝天,這個月的某項決策卻讓公司錯失了大好機會?六個 ... ...
2018.03.22
READ
熱門話題 汽車業巨人的管理成績單
他是重量級中的重量級角色,是第一代的名人執行長,在全球企業界可說是家喻戶曉。 ...
2019.08.01
READ
澳洲軟體公司亞拉森 不靠銷售團隊成功的軟體公司
這家公司沒有創投基金護航,卻成為改變軟體產業的顛覆者; 它沒有銷售團隊,但特斯拉 ... ...
專訪策略大師馬丁 (Roger Martin) 要贏,你的戰場應該在哪裡?
眼前的問題,是因為我們做了哪些選擇?這和我們的抱負之間,有哪些差距?我們要選擇哪 ... ...
2021.05.3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