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難事,軟性處理
廢車、廢家電,是銘福打造循環經濟處理王國的重要零件。陳奕潔如何協助公司啟動新事業,跨入廢電池與有價金屬回收處理?
一九七○年代,當時在大家眼中沒有價值的廢車、廢家電,在銘福集團總裁陳福松的手上,卻變成了打造事業版圖的重要零件。他以一台回收廢五金的小貨車起步,一九七五年成立銘福公司,逐步跨入不同回收項目,最終在高雄打造出一座循環經濟處理的王國。
銘福集團是全台最大的廢車處理回收廠,集團旗下包含廢鉛蓄電池回收廠金聯成、家電回收廠大南方等不同事業,版圖橫跨各種回收領域,更曾經吸引日本、澳洲等國外企業取經。
「銘福可以說是台灣第一家百分之百的回收公司。」陳福松的女兒、名仁資源科技副董事長陳奕潔指出,過去集團的回收技術已達到九三%,其他七%的延伸物會交由焚化爐處理。但是燃燒會造成空汙,沒有燒掉又必須掩埋。因此目前集團正著手打造汽電共生廠,將最後的廢料燃燒,變成垃圾發電的能量。
她指出,起初父親做廢車的處理與零件回收,是因為這可以協助改善市容,停在路邊的廢車會滋生蚊蟲,或產生治安問題。但事實上,回收改變的不只是街道美觀,更重要的是能協助解決能源問題。
一台報廢車從引擎、輪胎、電池,到車體,有約九成可以回收再利用。其中的廢電池經過物理或化學冶煉,能夠提煉還原出有價金屬,例如鐵、鉛,或是市場稀缺的鋰與鎳等貴金屬。
近年電動車時代來臨,車用電池開始轉為鋰電池。環保趨勢再加上政府政策,二○一七年,銘福集團跨入乾電池與有價金屬回收處理,成立名仁資源科技。
五年前,公司就已針對鋰電池回收進行技術投入。鋰電池的重金屬含量較高,若能從回收中取得,能降低過度開採金屬礦藏可能導致的生態風險,同時創造經濟價值。二○一八年,公司取得台灣第一張鋰電池回收處理執照。
投入回收產業之前,陳福松做過各種行業,在成立銘福之後也不斷發展相關事業,甚至跨入新的領域,像是茶葉、餐飲、鋼鐵、生技與健康產業等等。陳奕潔觀察指出,這是因為父親有一個特質,那就是,把不懂的東西問到會,以及願意心胸開放嘗試新事物。
軟與硬之間的平衡
十五年前,陳奕潔從美國回到家中協助,起初她的思考與工作方式,和陳福松以和為貴、南部重視情誼的文化,相當不同。擁有財務會計專業的她,負責協助集團中新事業的運作、規劃IPO,以及人力資源相關的任務。因為長期受美國教育,她總認為,事情不應該有灰色地帶。
她指出,過去廢鉛蓄電池在建廠時,曾經因為用了不對的高階主管,造成公司不見了兩個股本。但最終陳福松沒有將對方移送法辦,而是只要對方承認錯誤就好。當時,她花了大約五年的時間重新整理公司。
陳奕潔回想,如果那時堅持採取法律途徑,一定必須投入大量時間與心力,利用這些時間重新帶領公司前進,其實是更好的做法。
「遇到難事,軟性處理」,是她和父親陳福松一起工作的重要學習。直接公開對方行為,或是採取法律途徑等強硬做法,往往會造成更多衝突。相較之下,軟性處理指的是先傾聽,給對方一個台階下,以避免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但是過去集團也曾有過失敗的經驗,「人不對事情就不對,有兩家公司因為股東的關係最後就關掉了。」陳奕潔這麼說道。
「把遇到的狀況當成是自己的經驗不足,但我們不應該重蹈覆轍。」陳奕潔指出,經過幾次類似事件後,公司開始朝向用制度去管理,聘請法律顧問擬定合約,也投入更多心力在稽核上。但同時,公司也發展出不同的福利及獎勵制度,並設計可以享有公司股份的方案,讓員工也能當老闆。透過這些做法,一步步逐漸找到軟硬之間的平衡。
「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談起和父親一起工作,陳奕潔這麼形容。在國外念書時的暑假,陳奕潔會回台灣當陳福松的司機,陪他一起去各廠開會。她指出,這跟從基層做起的方式不太一樣,這讓她有很多接觸高階主管的機會,所以她是從經營者的角度開始學管理,再往下延伸到第一線。
目前陳奕潔和父親、姊姊、弟弟共同經營集團。她指出,每天的溝通與互動是關鍵,家人們每天都會通電話或是見面討論。「傳承家族事業沒有一定的法則,但溝通及關愛卻是很重要的事。」她這麼說道。
名仁資源科技
1.創立時間:2017年
2.產品:有價金屬、黑粉(鋰鈷鎳鋅錳)
3.主要顧客:一般消費者、鋰電池產業
4.商業模式:政府、民間之循環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