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企業,要想到明天和後天
肩上有六百個家庭的生計要承擔,有二十八億元債務要償還,在公司瀕臨倒閉時,周文東被眾人推出來領導公司。他如何在十年內還完二十八億元負債,公司沒有跳一張票,同時投入創新研發,找到新的成長重點?
聚隆纖維董事長周文東的人生太戲劇性。原本是純樸的生產線主管,在面臨公司經營風暴、瀕臨倒閉時,被眾人推出來領導公司。
一夕之間,他肩上有六百個家庭需要承擔,二十八億元債務需要償還,還有複雜的法律訴訟、股東糾紛,以及黑道威脅需要面對。公司長達一年發不出薪水來,股價甚至跌到只剩一元。
「放棄、躺平是最簡單的,」周文東回想,但是當他想到,「很多高階幹部之前都是我去找來的,我不能把公司放棄掉,而且我也是大股東。」他只好硬著頭皮面對。
聚隆主要產品包括尼龍原絲、聚酯原絲、尼龍加工絲等。周文東從台北工專畢業後,曾經待過松下和台塑集團兩家重視經營理念、穩健踏實的企業。一九八八年,他和其他六、七位同仁追隨主管出來創業,投入資金成為股東。
當公司逐漸成長,一九九八年股票上市,卻因為董事長鄭文松投入股市護盤,公司面臨沒有現金的危機。董事長被逐出董事會後,周文東被推出領導公司,力挽狂瀾。
他在嘗試各種努力碰壁後,說服客戶透過純代工來創造現金流,一點一滴地還款。當他逐漸獲得銀行信任,終於在十年內還完二十八億元負債。公司不但沒有跳一張票,還重新步上軌道。
為什麼員工沒有離開?為什麼銀行相信他?「他們看到,我都是說得到就做得到。」周文東說道。
過程中,周文東堅持不能放棄研發,因此開發出符合ESG大趨勢的新產品纖維素纖維,成為公司成長的希望。過去十幾年來公司陸續擴廠,二○二三年聚隆營收二四‧五三億元,因全球經濟衰退,EPS負一‧三六元。
今年四月,他被選為台灣最大企業領導人聯誼會磐石會的會長,交接會場冠蓋雲集。
過去是生產線主管的周文東,好像坐了一趟人生的雲霄飛車一樣。他最近接受採訪,以下是專訪內容摘要:
■過去聚隆曾面臨嚴重財務危機,當時你如何解決問題,將負面循環轉成正面?
□民國八十七年,我們四月股票上市,大家都期待很高,股價漲到三十、四十幾塊。結果半年後,我們財務說公司沒錢了,資金有困難。以前我沒有負責財務,因為要掛牌,我從生產線的副總經理來當總經理,這一塊我不熟。大家都很納悶,怎麼會那麼多錢都不見了?
後來我們才知道,財務跟老董把錢都拿去護盤。原本銀行有五、六十億元的額度在那邊等著,但公司出了問題,銀行馬上把它凍結,不讓我們用。公司烏雲密布,錢都發不出來。欠銀行的利息沒辦法還,供應商的貨款跟員工薪水都付不出來。後來大家推我出來整理。那時有六百多位員工,很多中高階幹部都是我去找來的,我不能把公司放棄掉,而且我也是大股東。
後來我就自己想辦法。我盤點資產,發現很多都是空的,包括原物料,帳面跟實際差太多,那還剩下什麼?剩下生產設備,我們生產能力、接單的能力都沒問題。所以我就去找客戶說要幫他代工,但是他也會怕。
我就設計一個讓他沒有負擔的模式,我跟他擔保,他派人來參與經營。這樣還不夠,更進一步我跟他簽信託,每天貨進來就簽,貨是他們的,貨出去了才解除。因為他會怕貨進來後被債務人拿走,我就完全配合讓他放心。我給客戶很大的誘因,讓他覺得不要的話很可惜,同時也讓他沒風險。我的目的就是為了創造現金流,但我帳上還是虧。
當時我們欠銀行錢,欠供應商的錢。一開始我希望銀行能再融資,但那個狀況誰敢再給你。最後我發函給財政部請他們協助,由財政部轉給兆豐跟土銀來主持,當時利息利率很高,八‧二五%。我跟他們協商逐步降低利息,第一步先降到六%,銀行也要求我們要怎麼還款,我們也真的還出來了,之後銀行同意再降利息到四%。創造現金流後過了一年,我們就能夠自己買原料。大概一年的時間,員工都發半薪,後來有了現金就發全薪了。公司出事後,我們十年把錢都還完,大概還了二十八億元。
財務整理得差不多了,我就專心去經營。後來我去買了斗六廠,原本是同業做不下去,但我去看過,我知道他的問題。他初期投入很大,設備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生產規模不夠,成本很高。另外他生產的品質也不行,我以前在台化就是專門在做這一方面的,所以知道怎麼調整。當工廠的生產規模足夠了,經濟規模後就獲利。
■這幾年,在新的成長機會方面,你有過哪些比較重要的取捨?
□我們一貫的態度是,每件事情都小心翼翼。但我一直有一個一定要再成長的理念,你不去成長,那你就不會成長。其實機會一直都很多,一開始都是我自己去看,到我認為還不錯的時侯,我就會丟出來給相關部門,尤其是財務、稽核部門一起去研討。從他們看到的面向是什麼,去接觸、去求證,最後大家一定要有共識,如果他們找出問題,我就不會去衝。
比如說新能源SRF(固體再生燃料),幫人家處理特定廢棄物。這個新機會來自我們的下腳品,現在都在委託人家處理。我本來想,如果我們自己做,還可以接別人的生意。投資的金額不算大,算起來應該是有獲利機會。
但這只是好的地方,它也有困難的地方。我們去找了同業有經驗的人才知道那個生態,如果那些東西沒有處理,環保局有規定,不能讓你一直累積存放。所以當時我就沒有去投資。
表達,不是表決
在帶領團隊上,我們現在比較用共同討論的方式,不會是我說了算。我們都不是那麼聰明絕頂,每一個人接觸的面都會不一樣,我們就盡量把事情拿出來大家討論。
如果大家都沒有意見,那兩個可能,一個是你對這個沒有深入研究,所以你不知道要怎麼討論;第二,你有意見但不敢講,那不行。我們希望大家能充分表達,而不是用表決。所以我們也盡量訓練團隊,盡量由他們去提案。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