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如何決定「要」或「不要」
個人管理

如何決定「要」或「不要」

EMBA雜誌390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19.02.12

 

面對他人的要求,以及各種機會,我們到底該接受還是拒絕?

 

好萊塢電影「沒問題先生」,描述男主角卡爾中年失婚、鬱鬱寡歡,拒所有人於門外,直到他參加了一場心靈課程。課程導師要求學員在日常生活中敞開心胸,接受他人的邀約與請求。一開始,卡爾的確因此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但漸漸地,他卻因為凡事都遷就別人,錯過了對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事。
 

這部電影點出的重要問題是,面對他人的要求,以及各種機會,我們到底該接受還是拒絕?
 

專欄作家伊凡斯(Lisa Evans)在快速企業雜誌(Fast Company)指出,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我們能做的只有考量自己狀況、分析利弊,給予相對較好的答覆。以下是他的建議:
 

1.說「好」的時機。如果你想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或是正在經歷搬家、轉換跑道等重大轉變,接受別人的邀請或嘗試不同挑戰,都能幫助你融入團體或豐富生活經驗。
 

不過要注意的是,你接受某個機會的同時,就放棄了其他可能。如果無法適時拒絕他人,長期下來容易疲憊不堪、產生埋怨,也可能因為無法兼顧自己的目標,失去重心與動力。
 

因此,在給予肯定的答覆前,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思考:
 

如果這個機會不是別人給的,我會花時間自己創造嗎?
 

為什麼我要答應?是出於個人的喜好,還是因為外在因素,例如想建立人際網絡等?
 

如果是外在因素的話,我答應這個邀約所必須犧牲的是什麼?
 

2.說「不」的時機。通常目標明確的人,較能夠乾脆地拒絕他人。尤其是當手邊有計畫時,拒絕別人能空出更多時間,專注在重要的事物上。
 

但另一方面,太常回絕他人,除了容易傷感情,也可能留下負面印象,導致大家最後都不想再主動邀請你。因此,如果你必須婉拒,應該盡早回覆,並感謝對方。此外,你還可以進一步為對方推薦適合的人選,替他解決找不到人的困擾。
 

然而,在放棄機會前,不妨先自我檢視背後的原因,確保自己不是因為逃避挑戰而錯失良機:
 

我害怕什麼事?例如,我拒絕演講的機會,是因為害怕在人群面前說話?
 

如果排除恐懼這個因素,我會答應嗎?
 

有沒有什麼方法讓這個機會,符合我自己的目標?如果可以,我要怎麼做?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作者柯爾賀說道:「你向他人說『好』時,要確定你不是向自己說『不』。」面對眼前的機會,為了自己,大膽接受或勇敢拒絕吧!
 

相關文章 ARTICLES
目標設定 今年,成功達成新年目標
去年你的新年目標是什麼?你成功達成了嗎?根據統計,大約有八○%的人在二月的第二個 ... ...
2018.02.01
READ
編輯部報告 不論結果如何
「不要和你要達到的結果有太強烈的情感連結。」在EMBA雜誌最近舉辦的企業學習論壇 ... ...
2022.10.31
READ
人際網絡 當一位稱職的介紹人
在職場上,如果能夠適時地將某些人連結在一起,往往能夠激發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要為 ... ...
影響力 來一場英雄之旅
在電影「星際大戰」或「哈利波特」中,主角經歷一段旅程,他們在途中遇到了盟友或朋友 ... ...
2024.03.28
READ
個人管理 小小談判技巧,為你創造大收穫
哪些談判技巧能讓對方,對談判結果更滿意?哪些談判情況,比較適合由對方先提出條件? ... ...
2021.10.28
READ
創新實務 用十五萬通電話抗疫
年初,疫情襲擊印度泰米那都州(Tamil Nadu)時,全州八千萬人有著各式各樣 ... ...
2020.07.30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