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我還能做些什麼?
編輯部報告

我還能做些什麼?

EMBA雜誌362期 / EMBA雜誌編總編輯方素惠

 

「在抱怨之前,在怪罪之前,在敷衍了事之前,問:我還能做些什麼?」
 

在許多組織瀰漫的負面氛圍裡,在社會上不知不覺形成的「嗆」的文化中,這句話真是再悅耳不過了。
 

「矯正」(Fix it)一書作者康諾斯等人指出,唯有展現承擔責任、解決問題的當責行為,個人和組織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克服困難,達到目標。但是,他們進行的一項大型調查卻發現,工作者對於自己團隊打的當責分數普遍偏低,企業界顯然存在當責危機。
 

 一家壽險集團的高階主管,在辦公室放了幾個紅白球,上面寫著:「我還能做些什麼?」每當部屬有問題來找他時,聽完對方的敘述,他就拿起一顆球丟給他,請他談談可能的解決方案。對方講完後,可以把球還給他,讓他也說說自己的意見。這種一來一往,形成有建設性的談話。
 

一家電力公司的領導人奉行一個原則:任何想提出問題或抱怨的人,必須至少準備一個解決方案。這個做法可以降低某些員工的受害情結,減少問題。因為還沒有提出之前,問題已經先解決了一半。
 

另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每次會議結束前一定加問一句:「我們還能做些什麼?」這個句子往往會激發人員進一步討論剛才的議題,或團隊需要解決的任何問題。
 

要注意的是,若主管苦惱於部屬不夠當責,有時候,也許是你剝奪了部屬當責的權利。有些主管為了避免風險,太快提供解方。事實上,最靠近問題點的人員,最可能找到解決方案。「信賴團隊是當責的領導人必須冒的風險。」康諾斯等人指出(362期六二頁)。

 

我還能做些什麼?佳世達總經理陳其宏對這一點有深刻感受。他家裡種田,小時候看到稻田裡結穗纍纍,再一個星期就可以收割了,結果一個颱風,一整年的努力就全部歸零。「從小靠天吃飯,我很不喜歡那種感覺。」他說。
 

因此,他思考,假如他要比別人更快成功,就一定要有些不同。年輕時,一樣是工程師,他快速地考過英文檢定,取得比別人更多的機會。「你要學會觀察,思考要怎麼掙脫。」他說。
 

他不只不要靠天吃飯,還成為跑第一棒的人。「聽到槍響反應要快,有足夠的衝刺和爆發力,不怕受傷,這就是第一棒的特質。」他在集團裡開創新事業,推動轉型,從客戶、市場,到做生意的方式,都和以前不同(362期九四頁)。
 

今天,無論在哪一個產業,都已經無法靠天吃飯了。在抱怨之前,在怪罪之前,問:我還能做些什麼?  

 

相關文章 ARTICLES
4個黃金法則 將創意變成暢銷商品
創新是一個有跡可循的過程。運用四個法則,從觀察、模仿,到不斷精煉,你也能產出源源 ... ...
2018.12.07
READ
21世紀最受推崇的領導人 傳奇CEO穆拉利的領導方程式
在波音公司,他帶領團隊打造全世界最複雜的飛機;在福特汽車,他帶領團隊走出虧損一百 ... ...
2024.05.30
READ
志強國際董事長陳維家 在關鍵時刻滿足現狀,只會讓你在這一站下車
該採豐田式生產,還是維持傳統生產線?要專注降低成本,還是運用高科技突破現狀?在關 ... ...
2021.12.29
READ
學習者心態 像玩家一樣勇敢
環境快速變動,今天,企業主管必須像一個玩家、新手,或孩童一樣,好奇、勇敢,不斷探 ... ...
2019.12.20
READ
一零四集團總經理黃于純 好產品是靠營運變好的
由於少子化趨勢,人才荒是今天企業最常遇到的挑戰。面對這個痛點,台灣最大的招募平台 ... ...
2023.03.30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