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高原,上一堂生命體驗課
讓都市人認識青藏高原,讓藏民認識外面的世界,遊牧行成功牽起,外界和青藏高原的連結。
旅客:「天亮是幾點?」藏民:「什麼意思?天亮就是天亮啊?」當來到青藏高原的遊客,問藏民這個問題時,藏民感到非常困惑。這個互動只是遊牧行創辦人木子鵬,帶領遊客到青藏高原時,眾多文化衝擊中的一個。對高原上的遊牧民族來說,日出而作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對都市的旅客來說,不知道天亮是幾點,究竟要怎麼過生活?
木子鵬創業的初衷是,希望能將自己在青藏高原獲得的感動,傳達給別人。木子鵬是新疆人,他和來自台灣的太太結婚後,定居於台灣。他於二○一五年創立遊牧行,並將自己定位為「旅行設計師」,運用過去在青藏高原的玉樹慈善學校任教的經驗,設計顧客的旅遊體驗。他思考,在青藏高原上,顧客會期待什麼樣特別的體驗,例如,認識天葬、撿牛糞、夜晚戴頭燈使用生態廁所等等。
和人們熟悉的旅遊公司不同,遊牧行的行程沒有一個接一個的熱門觀光景點與血拼購物。每年六到八月,遊牧行帶領旅客深入青藏高原玉樹地區,與當地人民一起生活,重啟人類與大自然最原始的連結。在高原的住宿、導覽,都是由當地人協助,通常一個景點會停留二到三天。截至目前,遊牧行已在當地耕耘六年,帶領超過三十個小團隊旅客,體驗高原生活。
遊牧行的商業模式是,從青藏高原的深度旅遊,以及藏人手工製作的氂牛產品中創造營收。然而木子鵬指出,對他來說更有意義的是,遊牧行如同高原上的社會企業,提供高原的遊牧民族一些就業機會,並連結外面的世界。公司已成功幫助許多藏民就業,或是學習更多技能。看到當地團隊成員眼裡的希望,他也持續思考著,在建立品牌的同時還能做什麼,才可以「保留草原,並賦予它新的價值」。
創立遊牧行以來,木子鵬一路上碰到許多挑戰。他回憶,由於他是新疆人、在台灣創業,商業模式又特殊,一開始幾乎都不被看好。他花了兩、三年時間,才逐漸建立起口碑,開啟市場的知名度。
另外,受限於高原氣候,一年適合旅遊的時間只有三個月。因此,他也在思考如何調整商業模式,以及如何加速拓展市場的知名度。
「當你意識到真正該做什麼,全世界都會來幫你。」木子鵬指出,自己一路走來獲得許多貴人相助。他也從一開始的「自己要成功」,轉變成「要讓別人成功」。
遊牧行目前正籌備「氂牛認養計畫」,希望透過科技的力量,讓認養者能看到所認養的氂牛,且能收到來自牧場最天然的產品。公司希望藉由深度旅遊,喚起人們的意識,共同保留這塊淨土,以及青藏高原的語言和文化。
「因為這些人像鹽一樣平凡,像鹽一樣珍貴。像鹽一樣,少了他們,世界就會少了一點滋味。」木子鵬這麼形容。
天使投資人點評
識富天使會創辦人黃冠華
「遊牧行讓我知道,錢也能有情懷。」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說道。他指出,「有情懷」和「給慈善」是兩件事,而遊牧行做到的是前者,因為藏民不需要「被慈善」。讓藏民的遊牧文化得以保存,是遊牧行追求獲利的背後,更有意義的信仰,而這正是社會企業所扮演的角色。
黃冠華是識富天使會創辦人,他指出,一位前輩曾告訴他:「那些看起來都沒問題的案子,好像誰來做都會成功,反而多半都會失敗;那些看起來難度很高、前途不明,但你很喜歡創業者的案子,多半都能成功。」這成為他投資遊牧行的其中一個原因。
從這個觀點來看,木子鵬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特殊的文化背景,讓他成為帶領青藏高原深度旅遊的不二人選,再加上團隊是熟諳青藏高原的當地人,結合這兩者,讓遊牧行符合新創事業觀察口訣中的「人劍合一」,也就是「這個創始人或團隊是不是可以完成這件事」。
此外,玉樹地區的旅遊型式很有特色,在其他地方無法輕易複製。而當地適合旅遊的時間有限,也創造了稀有性。
根據黃冠華的觀察,他提醒遊牧行注意以下幾個挑戰:第一、「人」對遊牧行來說,是最關鍵的。青藏團隊成員的狀態要保持在最優,才能帶給顧客好的體驗。此外,也要避免兩地團隊文化背景不同,造成溝通的誤會或管理上的危機。
第二、公司是橫跨台灣和中國兩地運營,兩地間不同的法律規定、物流審查,需要特別留意。
第三、公司應找出能穩定供應與生產產品的方法。由於現代都市和青藏高原的文化觀點有所不同,雙方對於服務的品質可能有不同的期待。譬如說,顧客期望如期收到品質好的產品,但藏民卻可能認為法會和青稞更重要。遊牧行需要下更多功夫,找到其中的平衡。
最後,黃冠華建議遊牧行要小步快走,也就是不斷嘗試,踏出小步伐。人處理好了,資源調配、管理、運營等問題,自然會更順暢。
新創企業小檔案遊牧行
創立時間 2015年
產 品 青藏高原玉樹地區深度旅遊
主要顧客 台灣、香港、新加坡旅客
商業模式 由旅遊帶團、氂牛手工產品創造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