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將績效管理融入日常工作
7大誤區X3大原則

將績效管理融入日常工作

EMBA雜誌411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0.10.30

 

為什麼目標設定好了,團隊也定期開會溝通,結果還是離目標有一大段差距?麥肯錫顧問指出,這很可能是績效管理系統出了問題。績效管理不是出錯時再做,也不是一年一度的重頭戲,它必須融入日常工作中,將所有階層和部門串聯在一起。
 

目標訂定了,也大聲向團隊宣告過,日常會議也定期召開,為什麼團隊還是達不到目標?


隨著第四季的到來,許多主管才驚覺,團隊離年初訂定的目標,還有一大段差距。難道是團隊的執行力有問題?或是專業能力不足?先等等,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資深顧問卡爾皮(Raffaele Carpi)指出,團隊沒有達成目標,很可能是績效管理系統出了問題。


績效管理系統是每家公司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能幫助主管明訂清楚目標,也能將公司的人力與物力導向所需之處。使用得當,往往能夠大幅提升公司的競爭力。過去,奇異公司(GE)所締造出的輝煌成就,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前執行長威爾許(Jack Welch)在績效上的管理。他帶領公司二十五萬名員工朝向同一個方向前進,使公司成功轉型,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強大的績效管理奠基於一個簡單的原則:可以被衡量的目標,才能被完成(what gets measured gets done)。在最完美的情況下,組織各個層級的目標和衡量指標皆設計良好,從上而下環環相扣,而每個部門的目標,也與公司整體的策略目標連動。同時,主管持續與成員對話,以評估與追蹤衡量指標。員工有好的表現時會得到獎勵;表現不佳時則啟動解決問題的措施,設法追蹤與改善。
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數公司的績效管理系統漏洞百出,難以發揮功能。卡爾皮指出,今天許多公司所設定的衡量指標,與公司真正想達成的目標沒有關聯,員工也不了解自己的目標對公司來說有什麼意義,又或者,就算不達成目標也沒有關係。


想要讓公司的績效管理發揮作用,推動團隊達成目標,團隊必須有一套可以衡量、與公司整體目標連結,並且融入日常工作中的指標。卡爾皮等三位資深顧問在麥肯錫季刊(McKinsey Quarterly)上指出,企業必須注意績效管理的七大陷阱,以及強化三大解決方法。


七大系統漏洞


1.衡量指標設定不佳。這個問題不只使公司無法推動想要達成的績效目標,還可能有反效果。舉例來說,一個產線由數個班別的作業員共同負責,如果每個班別各有各的產量目標,並只基於自己的績效予以獎勵,可能導致大家自掃門前雪。


這樣的衡量指標會造成,成員在接近下班時間時怠工,讓他們覺得,無法趕在換班前完成工作,會讓接班者佔了便宜,算在對方的績效裡。這種心態與作風對公司不利。因此各班別的績效應與工廠整體的產量掛勾,讓每個班別的人員都做出有利於全體的行為。


2. 績效目標設定不佳。這個問題的的癥結則常見於目標難度過高或過低。若目標過於好高騖遠,容易導致員工一開始就怯步。相對的,若是過於唾手可及,那麼員工就可能比較不把它當一回事,也無助於提升績效。因此,最理想的目標應該有適當的難度,必須要員工多費點心,但又不至於達不到的。


3. 衡量系統不透明。就算目標設定得好,如果系統缺乏透明度,效果往往會大打折扣,因為員工看不到本身的績效目標,跟公司整體目標之間的關係。當員工感受不到自己的努力究竟有何意義,自然容易失去動力。


因此公司應讓員工明白,由上到下,每個層級間的績效目標與指標如何環環相扣。某汽車公司的員工會在交班時,傳閱當日的產量表,上面記錄著其單位的成果,以及該成果對公司績效的貢獻。另一家製造商則在每季一次的全員大會上,公開公司的財務成績,以及每個工廠的表現。


卡爾皮等人強調,績效目標必須依每個層級量身打造,讓所有人都清楚明瞭,並採取相關行動(參見附圖一)。


4. 溝通不足。跟欠缺透明度有關的,就是溝通不足這個問題。領導人不應該認為績效管理只是設定目標就結束,而必須在過程中,以誠摯且開放的心態,頻繁地溝通。


行動前後的討論、班別交替時的對話、主管與員工的一對一面談,這些溝通都是有助提升績效的重要環節。組織成員能藉此及時發現錯誤,修正做法,並從中學習。


5. 績效指標欠缺關聯性。如果所設定的績效指標,並不符合某單位、團隊、成員等的需求,那麼就失去了其意義。


因此卡爾皮等人提出一個可以避免此情況的參考做法,那就是讓員工自行決定其所屬單位的績效目標與衡量指標。一方面是這些員工必定較了解單位的狀況,所選定的目標與指標自然與該單位較有關聯性;另一方面則是,由員工自行設定目標,心理上會更覺得此事與自己相關,會比被動接受別人訂定的目標,還要來得有當責與動力。


6. 不需要承擔後果。不必承擔後果是讓績效管理力道減弱的一個因素,這彷彿在告訴員工,是否達標都無所謂。不過卡爾皮等人認為,比起嚴懲績效不佳者,獎勵績效優良者可能更有助於提升表現。但獎勵的頻率必須要夠密集,而且聲量夠大,才能達到振奮人心的功效。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11期

 

相關文章 ARTICLES
別再說我們都是這樣做的 向慣例宣戰
如果有一句話,可以惹怒全天下的主管,以下這一句一定榜上有名:「不知道,我們一直以 ... ...
2018.05.29
READ
你知道嗎 遠距管理的挑戰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公司開始讓員工在家上班。過往的管理方式不再管用,主管不 ... ...
2021.05.31
READ
學習領導力 史上最偉大教練的領導課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籃球校隊前總教練伍登(John Wooden),曾經帶領學校球 ... ...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暨CEO張瑞敏 有一種病叫作「大企業病」
獨創的「人單合一」管理模式,如何讓海爾轉型成全球頂尖白色家電品牌? ...
2019.11.28
READ
叡揚資訊公司董事長張培鏞 今天的投入,明天的資產
從代理軟體出發,到做專案、推出套裝產品,叡揚資訊近年更成為雲端軟體服務的提供者。 ... ...
2022.01.25
READ
全鋒事業總經理暨共同創辦人于蓓蒂 碰到困境,才能學會轉彎
道路救援會員制推不動,那就和保險公司、汽車公司合作;發現加油站經營不易,那就改為 ... ...
2023.10.30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