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在系統中,我們都需要彼此
編輯部報告

在系統中,我們都需要彼此

EMBA雜誌418期 / EMBA雜誌總編輯方素惠
2021.05.31

 

專訪他的時候是五月十二日,台灣的疫情還沒有爆發。待一星期後編輯把文章整理出來時,已經是風雲變色,內容因此讀來格外有感。
 

過去一年多來,問很多全球大師一個問題:疫情為他帶來什麼新的思考?很多人都有精彩的分享,但這次獲得的答案最令人感觸。


策略大師馬丁(Roger Martin)這麼說:「我希望企業能學習到前線員工的重要性。今天,阻止經濟完全陷入困境的,是這些在疫情中,在零售業現場以極低工資工作的人。他們必須用生命面對新冠疫情的威脅。」


馬丁是Thinkers50選出的全球第一商業思想家,他強調,我們必須認知到,在這個系統中,我們所有人都需要彼此。他說,經過疫情,領導人應該理解到,鬆弛(slack)並不是敵人(意思是說,不要算得太精)。領導人不要以為,所有事情都可以簡化和切割,因為企業不是機器,而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其中有很多連結。


此外,他點破了過去多年來盛行於企業的策略流程盲點。如果你參加過不同企業的策略規劃會議,會發現,幾乎所有的流程都是從討論願景開始,之後列出為了達到願景,必須做的種種事項,形成一張清單,然後虎頭蛇尾結束。


「這些不是策略,這叫作計劃。」馬丁說。但因為「計劃」太多,互相爭搶資源,有些甚至方向彼此拉扯,因此無法真正發揮作用。


馬丁提供了一個簡單的策略架構。他指出,公司必須回答五個問題,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選擇你的戰場,以及你的獲勝方法(見三二頁)。


要對抗不斷改變的世界,今天,最重要的一個能力莫過於學習。作家黃春明曾說,如果你問一隻羊,牠會說:「我的工作是吃草,我的興趣是吃草,我的生活是吃草。」現在,學習也必須成為我們每個工作者重要的一部份:「我的工作是學習,我的興趣是學習,我的生活是學習。」


領導人必須重視學習在公司裡的角色,並設法把學習融入工作,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份(七四頁)。
 

在最近疫情吃緊的時候,很多人可能非常焦慮。調查顯示,有九九‧五%的人,平日就為「想太多」而苦。只要一不順利,腦中就會胡思亂想,而且大多是負面的想法。


如果任由腦中的負面念頭重複播放,就像一張破唱片一樣,將會成為你人生的絆腳石。相反地,我們應該主動挑選自己想要的配樂,有意識地在腦袋播放。只有這樣,才會發展出新的主旋律,掌握自己的人生(一○八頁)。 

 

相關文章 ARTICLES
正面思考 快樂是一種選擇
無數研究顯示,人們其實可以透過努力,改進每天日常的正負面感覺,以及對人生的整體滿 ... ...
2017.02.09
READ
創新實務 用十五萬通電話抗疫
年初,疫情襲擊印度泰米那都州(Tamil Nadu)時,全州八千萬人有著各式各樣 ... ...
2020.07.30
READ
編輯部報告 向恐怖電影學創新
這幾年,好萊塢有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新製片模式出現。不同於大製片廠的大卡司、大資本 ... ...
2024.02.27
READ
WD-40榮譽董事長瑞吉 Garry Ridge 把失敗變成學習時刻
他說公司賣的不是防鏽潤滑劑,而是經營回憶的生意;他在公司推動學習時刻,鼓勵員工勇 ... ...
2025.04.29
READ
個人管理 畢業典禮演說教我們的事
今年的畢業典禮演說中,美國脫口秀女王歐普拉、微軟創辦人蓋茲、優格品牌喬巴尼創辦人 ... ...
2023.06.29
READ
個人管理 「不完美」地提高生產力
這件事情想做到完美,那件事情也想做到完美,最後身心俱疲,成果還不如預期?這樣的情 ... ...
2021.03.3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