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答案的一部份!
七月初, 一七〇位傑出領導人、暢銷書作者,與領導教練齊聚一堂,這是領導大師葛史密斯所創立的「教練一百」社群年會。前福特汽車CEO穆拉利、前世界銀行總裁金墉等知名領導人,在會中分享了他們的學習、擔憂,以及內心的脆弱。
車子開進田納西首府納許維爾(Nashville)的一個高級住宅區,警衛森嚴,保全人員嚴密核對了訪客的名字才放行。然後車子進入了一條蜿蜒上坡的大道,兩旁的房子大多藏在深處,不太看得見,但司機沿路指著,這一家是尼可基嫚,那一家是某棒球隊老闆。
我要參訪的是領導大師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的家,我搭的便車,駕駛是傑克威爾許的版權經紀人,後座坐的則是紐西蘭總統的領導教練。
我得要捏一下自己,才知道這到底是真實還是夢境。這段旅程美好得這麼不真實。
兩年來,我成為葛史密斯教練一百(MG 100 Coaches)社群的一員,開啟了一段學習的驚奇之旅。二○一七年,他宣告要甄選一百個人,把他的一切所學和知識傳承下去,希望對世界發揮更大影響,結果有超過一萬八千人申請。這個小小的社群裡,包含財星五百大企業CEO、暢銷書作者、頂尖學府教授,和企業教練。
以學習為主軸
過去十幾年來,EMBA雜誌三次邀請葛史密斯來台灣演講。過程中,他看到我們作為一個獨立的雜誌,不屬於任何集團,卻能不嘩眾取寵,踏踏實實耕耘三十幾年、出版四百多期,滋養了這麼多中小企業,陪伴無數主管成長。
「這不僅在亞洲,放在全世界都很少見。」他好幾次這麼說。我也因此很榮幸地成為MG100的一員。
MG100的基調是彼此支持與學習,以便對社會發揮更大的正面影響力。在社群裡,有各種學習活動,葛史密斯每月兩次透過視訊分享不同主題,成員也會定期分組分享討論。此外,不時有各種因應趨勢或需求的課程,例如,因為有很多成員想寫書或正在寫書,某位資深作家為大家開了一個「寫作工作坊」,每月一次線上課,還必須交作業。
七月初,MG100在納許維爾舉辦了一場為期三天的研討會,這是疫情後規模最大的活動,共有一百七十人參加。年會的內容豐富精彩,主講人包括前世界銀行總裁金墉(Jim Yong Kim)、前福特汽車CEO穆拉利(Alan Mulally),學員則是來自各領域的頂尖人物。
多年來,我參加過許多國際研討會,但這次的活動除了學習滿溢之外,它的後座力非常強大,活動結束後仍然讓人激動,不斷回味咀嚼。
我思忖究竟是為什麼,歸納的原因包含,它的主旨追求的不是個人或企業的卓越,而是群體的共好;它的成員有過去互動的熟識和凝聚,所以彼此信任友善;整體活動的主旋律正向溫暖,觸動人心,和一般學習方法論、訴求理性的活動非常不同。
先愛人,再被愛
研討會中邀請了前福特汽車、波音民用飛機CEO穆拉利現身說法。穆拉利是美國企業界的傳奇,他讓瀕臨破產的福特汽車起死回生,也讓波音公司創造史上最亮眼的成績。財星人物曾經推舉他為全球最佳領導人第三名(僅次於教宗方濟各和前德國總理梅克爾)。
穆拉利回憶,他剛開始到福特時,最大的問題是,儘管公司虧損數百億美元,但大家都不願意面對問題,甚至粉飾太平。他用嚴格落實的會議流程讓部門主管說出真話,面對問題。
另外,他強調,作為領導人,你必須非常重視員工、供應商等利害關係人的想法,甚至必須用愛來對待他們(Love them up!)。
「當你想到,你公司的一塊錢,有七毛是要付給他們的,你怎麼能不愛他,怎麼能不在乎他的想法呢?」他說。
他強調,這不是唱高調,而是他從小被教育的方式。他小學時,每天要出門,他的媽媽就會拉住他,告訴他:「艾倫,要記得,你要愛人,然後才追求被愛,這個順序很重要。(Love and to be love, in that order.)」所以這成為了他一生的信念。
三天的活動中,穆拉利全程參與,並且永遠面帶微笑。「當你是一個領導人的時候,你的表情就不是你個人的事了。」他說,領導人應該多笑,如果你整天皺眉,員工會怎麼看你?會覺得在這家公司的未來怎麼樣?
穆拉利的成功示範了領導人不需要威權強勢,仍然可以堅持推動理念;領導人溫柔友善,不代表他可以妥協,仍然應該堅定開除應該開除的人。
什麼讓你睡不著
在這次MG100的年會中,凸顯了今天全世界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心理健康。好幾個醫療專家都憂心忡忡地談論這個問題。
前世界銀行總裁金墉公布了很多駭人的案例和數字。他說,今天在美國,十到十四歲孩童的死亡率,自殺排名第二。「如果你問我現在什麼讓我睡不著覺,那就是自殺的課題。」他說。
這個問題主要的因素,和手機、社交媒體的興起,導致人們疏離孤單,有很大的關係。這對小孩來說影響更大,手機嚴重傷害了他們的思考、反應和心理健康,以致他們無法面對真實世界,每天有很多令人悲傷的故事在發生。但因為這是這幾年才新起的課題,所以各國都還沒有系統性的支援結構。
然而,儘管挑戰嚴峻,葛史密斯指出,仍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且一些個人和組織已經採取行動,扮演屬於自己的那個角色。
例如,有家非營利組織鼓吹一個簡單概念,八歲以前不要讓孩子大量接觸手機或平板;還有一位受邀在現場分享的年輕創業家,他的公司製造顯微鏡,他贈送各小學的學生簡易版的顯微鏡。他希望透過這個做法,播下小小的種子,讓孩童發現有趣的不只是手機,而能從觀察其他東西中得到樂趣,未來有機會成為科學家。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