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 vs. 川普:從美國總統辯論學管理
今年六月底,美國總統候選人進行了一場電視辯論,短短九十分鐘,卻對後續的民調、選舉走向,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從美國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跟前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唇槍舌戰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企業領導人可以從中學習哪些提升影響力的秘訣?
第1堂 溝通學
一開始的幾秒鐘就是關鍵
除了接班議題,從這場辯論,企業領導人可以學到什麼溝通技巧?
富比士雜誌(Forbes)專欄作家席高(Edward Segal)訪問了多位公關與演說專家,從他們的觀察中歸納出幾個重點。
首先,川普說話能夠引起許多人共鳴。他說話一向直接,有些人喜歡他,有些人不喜歡他,但是不可否認,他的訊息總是引人注意,甚至能夠吸引足夠的支持者。
原因在於,他說的內容不複雜,而且維持一致性。同一個訊息他會講好幾次,重複、重複、再重複,強化他所要突顯的事物。
其次,溝通時要適時善用幽默感。像是政策討論或者公司走向,內容可能過於枯燥無聊,一般人也記不太起來。領導人可以善用幽默感,讓談話內容比較像是日常聊天。
最後,溝通時別忘了注意肢體語言。肢體語言能夠透露出說話者的個性,領導人在台上說話時,其實不只是在說話,而是在表演,記得用手勢強調重點。
小心「確認偏誤」
另一位富比士雜誌(Forbes)專欄作家高曼(Carol Kinsey Goman),也在辯論隔天邀請了三位溝通與政治學者專家,為拜登跟川普的表現打分數。
高曼指出,無論是走上舞台或者走進會議室,領導人開口說話,一開始的幾秒鐘就是關鍵。因為這是讓大家實際看見領導人活力、溫暖、自信的機會,也是展現出領導力,留給別人良好第一印象的時刻。
辯論一開始,拜登緩慢地走向講台,開口之後聲音微弱沙啞,雖然事後澄清是因為他感冒,但是他拉開辯論序幕的方式對他很不利。最後也證明了,他在辯論會中的表現不佳,直接間接地造成他痛失總統大位。
溝通教練克來斯諾(Steve Crescenzo)認為,所有領導人都應該注意「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所帶來的力道。「確認偏誤」指的是,人們會刻意找尋別人的行為當中,可以確認他們本來就有的看法的證據,而選擇忽略矛盾,或者不利他們本來看法的線索。
這次的辯論是一個說明「確認偏誤」的完美例子。本來就覺得拜登太老的民眾,在辯論中會看到各種證據,剛好證明他們的想法。
高曼表示,身為領導人,別人不只會看你說了什麼,還會看你是怎麼說的。政治學教授史都華(Patrick A. Stewart)表示,辯論不是聊天,想到什麼講什麼。
如果領導人有想要表達的重點,就要把它們拿出來講,而且要在重點跟重點之間先規劃好停頓的時間。史都華認為,拜登的問題是,他看起來失焦了。他建議,當對手在說話的時候,可以看著對手或者低頭做筆記,這樣看起來比較像正在積極參與。
另一位溝通專家惠特沃斯(Brad Whitworth)同意這樣的說法。他談到,川普說話的時候,拜登常常低頭看著講台或者嘴巴張開,表情看起來像是很驚訝,或是被打敗了。
領導人應該注意,聽到別人的意見時,不要嘴巴開開的,若有必要,可以用手幫助自己保持嘴巴闔上。他認為,輪到對方說話時,兩位領導人都應該更加注意自己的臉部表情跟肢體語言。
此外,這些溝通專家也指出,川普有幾個值得學習的溝通習慣。最明顯的是,他展現出自信,這是一個領導力的特質。他似乎準備好了要回答每一個問題,即使他的回答內容並非事實時,他還是能自信滿滿地說出來。
不過,川普因為太愛自誇,而削弱了他的自信所帶來的加分效果。例如,他說他在他的渡假村舉辦的兩次高爾夫球賽都獲勝,聽起來很可疑,好像他身邊的人是故意讓他贏的。
領導人不應該侮辱聽眾的智力。雖然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需要粉飾太平的時候,但如果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不要睜著眼說瞎話。這是川普所犯的一個錯誤,以致有時候他顯得很可笑。
川普一直泛泛而談跟誇大其詞。辯論中有好幾次,他完全忽略主持人的提問,取而代之,他把時間花在繞回去,繼續講他前面講過的話題。此外,他沒說話的時候,表情不是噘嘴生氣,就是詭異竊笑,對於拜登的意見,他永遠顯出很不屑一顧,在在都造成扣分效果。
惠特沃斯總結,絕大多數的人想要的領導人,不只是具有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識跟能力的人,更是能夠跟別人合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