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群活動 > 企業是員工最後一所學校
一之軒食品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廖明堅

企業是員工最後一所學校

EMBA雜誌394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19.06.01

 

員工從學校畢業後,公司扮演推動他們成長的重要角色。事實上,提升團隊,正是企業存在最大的價值。

 

你知道為什麼高鐵的速度比台鐵快嗎?「因為台鐵只有火車頭在拉,而高鐵的所有車廂都有動力,所以會一起前進。」一之軒董事長暨總經理廖明堅給出了他的答案。


他表示,這就像打造學習型團隊,若只有主管當火車頭,他們會拖得很辛苦。然而,當所有員工都成為引擎,一起發動正能量時,公司就會衝得比誰都快。


一之軒食品公司成立至今,即將邁入第四十個年頭。對每家有點年紀的企業來說,「老化」是個亟需處理的議題,尤其在變化劇烈的現在,更是刻不容緩。廖明堅指出,公司的老化,大多會呈現在三種面向上:產品、品牌與人員。若是產品老化,可以透過創新來解決;品牌老化,可以不斷轉型改造;但是人員老化,要注入新的動能就十分困難。


一之軒屬於傳統的烘焙產業,人員老化非常嚴重,公司內資歷超過二、三十年的同仁比比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決定自己教育員工,從提倡自我的修身開始,到制度面鼓勵同仁考取證照、每月舉辦讀書會,以及內部開辦外語課程等,不遺餘力地協助同仁學習成長。「對人類有幫助,對社會有貢獻,能夠不斷提升同仁的素質與生活,才是企業存在最大的價值。」廖明堅說道。


秉持著這樣的核心理念,一之軒成為了一個學習型組織。公司絕大多數員工都自動精進,例如,除了廖明堅本人與其他主管外,連第一線的西點師傅都進攻EMBA學位。許多擁有更多資源的大企業,都沒辦法成功轉型,甚至連在內部推動讀書會都困難重重,一之軒辦到了很多組織辦不到的事。它的秘訣是什麼?


主管認真,部屬才會當真


廖明堅指出,很多時候,主管要求員工做某些事情,自己卻沒有以身作則,導致部屬也就聽過就算了。他強調,只有當主管認真時,同仁才會當真。重點在於領導人要先做,大家才會跟著動起來。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394期

 

相關文章 ARTICLES
台灣怡和餐飲集團前執行長徐苺 人處理好,事情就搞定了
推動教練文化,徐苺讓肯德基在三年內轉虧為盈。她指出,硬實力很重要,但事是由人做出 ... ...
2020.09.29
READ
55688集團台灣大車隊副董事長李瓊淑 推動創新,關鍵在人性
想讓兩萬多名司機一起改變,嘗試新科技、新做法, 李瓊淑的秘訣在於,先從了解他們開 ... ...
2022.10.31
READ
2022 EMBA企業學習論壇活動報導 走在轉型變革的路上
二○二二年的EMBA企業學習論壇在十月中舉辦,現場氣氛熱烈溫暖,學員給予非常高度 ... ...
2022.10.31
READ
四零四科技組織與學習發展部負責人王少玲 鬆土,為變革的種子做好準備
改變的歷程不是一條直線,它是一個碰觸自我認同、改寫,與自我進化的U型過程。 ...
2018.06.02
READ
為台灣而教董事長、前美商DDI台灣總經理暨全球董事顧問林妍希 如何強化跨世代的溝通?
現在各行業都缺工,公司可以有哪些做法,來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 ...
2024.10.30
READ
MISA智享會理事長、大聯大控股永續長曾國棟 如何激勵團隊達成目標?
EMBA雜誌蒐集學員在帶人與管理上的挑戰,在二○二四EMBA企業學習年會中,邀請 ... ...
2024.10.30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