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而不是追逐
需要釘釘子時,手邊沒有鐵鎚,團隊會陷入一籌莫展的狀態,還是會隨手撿起附近的磚頭解決問題?
窮追者無論手上握有多少資源,永遠都覺得不夠;延展者則能看出不同的可能性,將既有資源發揮到極致。
你是窮追者,還是延展者?
該怎麼做,才能讓團隊成為靈活的延展者大軍?
「擁有更多的資源=獲得更佳的成果。」這個假設似乎理所當然,更多的資源等同更多的籌碼,也就是更大的勝算。但如果真是如此,為何我們身邊不乏人才與資金充沛,卻仍舊慘遭滑鐵盧的例子?而資源有限者,卻往往能出奇制勝?
事實上,成功的關鍵不是握有多少資源,而是我們看待與使用資源的方式。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教授索南賢(Scott Sonenshein)指出,企業與個人面對資源的態度大約可分為兩大類:窮追者(chaser)與延展者(stretcher)。
窮追者坐擁金山卻視若無睹,無論握有多少資源都覺得不夠。他們往往不懂得挖掘既有的潛能,只是不停地追尋著更多,因而陷入不必要的困境。
與之相對的是延展者。這種人能善用既有資源,將其發揮到淋漓盡致。因此,他們能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資源,也因此更快樂。此外,延展者能夠從資源中看出不同的可能性,他們較為彈性。在環境急速變動的今天,未來越來越不可預測,因此,延展者的靈活度與應變能力就顯得格外地重要。
壞消息是,大多數人在面對資源時,所抱持的仍是窮追心態,太容易將「獲得更多資源」跟成功劃上等號。好消息是,其實我們都有延展的能力,而且多少都早已有了延展的經驗。想想看,當你打不開塑膠袋,又一時找不到剪刀時,是用什麼取代的?豪邁地用牙齒撕開?還是用鑰匙或筷子戳破?
沒有鐵鎚該怎麼辦?
人們為何窮追呢?索南賢在新作「延展資源」(Stretch)一書中指出,窮追心態主要有幾個成因:有時,我們是受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所害,覺得自己跟其他人相比,雖然比下有餘,但總是比上不足,因此心中永遠感覺不滿足。
有時,我們則是受了功能固著(functional fixedness)思維的影響,也就是僵固地覺得,某個事物只有某項功能,而無法想像其他用途。這導致我們覺得,我們必須為了因應所有可能的狀況,而取得更多不同的工具。
但有時,我們僅是不加思索地不停累積資源。不為了什麼,就只是為了想要更多,即使這種追逐導致了負面的影響。例如,為了追求金錢與名聲,有些人忽略了家人,最後家庭崩解。當窮追者一個勁地要求更多資源,而錯失了追尋資源本身的目的時,他們常掉入另一個陷阱,那就是揮霍資源。網際網路泡沫時代,新創公司的浪擲千金便是一個具體的例子。
相反地,延展者面對資源的態度,與窮追者大相逕庭。延展者的特質之一便是節儉。這不是指他們一毛不拔,而是他們喜歡聰明地使用資源,較重視長期目標。不同於窮追者容易受社交比較影響,總不停跟他人比較,覺得節儉過日子有失身分,延展者往往不易屈服於社會壓力。
他們也不認為過著有點限制或阻礙的生活,有什麼不好。大多數人在人生中想達到某個目標時,總不免遭遇某種侷限,例如金錢或人力不足,缺乏某種技能或知識等。窮追者因為功能固著的思維,在遇到某個問題,而自認手邊沒有適當的資源時,不是選擇放棄,就是選擇去追尋更多的資源。延展者則讓侷限成為動力,刺激自己用更有創意的方式,運用既有資源。
也就是說,若遇到需要釘釘子的情況,卻沒有鐵鎚,窮追者會陷入一籌莫展的狀態;但延展者則可能隨手拾起磚頭或其他可敲擊的硬物,達成任務。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3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