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失敗才能做大事
位於鄉下、缺乏資金、難以吸引人才,
面對各種先天條件不佳,郭守仁如何推動彰基,
成為醫療創新與管理的先驅,吸引眾多大陸醫院前來取經?
一不小心,這個故事的版本可能會是,一個偏鄉的醫院因為缺乏資金和人才,經營困難,向大眾募款,希望能度過難關。
結果,彰化基督教醫院的故事卻是,不但在某些領域的專業成就超越大型醫學中心,甚至成為醫療創新的先驅,並輸出大陸市場,成為許多大陸醫院前來取經的對象。
「所有你能想到的醫療創新,我們都做了。」彰化基督教醫院協同總院長郭守仁這麼說。
彰化基督教醫院是英國傳教士蘭大衛(David Landsborough),於一八九六年創立。郭守仁一九九二年加入時,醫院負債,人力缺乏,資源告急。
沒有吸引人才的本錢,各種先天條件不佳,但郭守仁擔任副院長十二年,院長十年,卻把彰基徹底翻轉。
當他感受到,只靠健保給付,終究無法長期支持醫院生存,他決定,不能跟台北競爭,要走向世界。十年前,他開始布局大陸與東南亞市場,以醫療管理業務,協助大陸超過五十家醫院轉型,近年來有近萬名大陸醫護人員前來彰基參訪。
他知道醫院所在地附近彰化的生活機能不好,人才無法留下來,所以他創造更大的誘因,提供高比別人更高的薪水,以及更大的舞台。今天,彰基擁有十家醫院,服務涵蓋彰化、雲林、台中、南投等縣市,員工大約有一萬名,整個體系一天的門診約一萬四千人,一個月開刀數量七千多台。二○一六年,彰基盈餘八.八一億元,名列台灣獲利最高的醫院排名第八名。
有人稱郭守仁是醫療產業的成吉思汗。為什麼能夠開闢出這樣一條不同的道路?他拍著自己的肩膀說:「就是要有擔當,就是要有人扛。」
郭守仁最近接受本刊專訪,以下是專訪摘要:
■你剛到彰基的時候,醫院狀況並不好,在沒有資源的狀況下,一開始怎麼啟動良性循環的起點?
□我是嘉義人,高雄醫學院畢業的,我在比較艱苦的地方出生、接受教育。畢業後我到台北榮總工作,院長跟我說,現在中部欠醫師,沒有人要去,我自己就是中南部人,也比較憨直,我就去了。
一九九二年,我來到彰基,發現這裡真的什麼東西都沒有,要人沒有人,要錢沒有錢,當時大家都猜我三個月就會離開。但是困境就是培養你去突破的機會。什麼東西都沒有,你就會想辦法,就會像馬蓋先一樣製造很多創新。
我當時候就想,這家醫院一定要突破,我一定要把它組織起來,一定要跟產業結合,沒有第二句話。我們不能靠政府補助,而且政府就算要補助,也不會補助到這麼鄉下的醫院,我只能靠自己的雙手。所以我要建立團隊、培養年輕人。成績好的年輕人會選擇留在台北,這點我們有自知之明,所以員工進來了,我們就是好好訓練他。醫院賺錢了,良性循環開始建立起來,再向外招人。我也跟人資講,一定要給人家比較好的待遇,他們才會願意到這裡工作。
另外,我不要讓人家覺得我們是鄉下醫院,所以我們去接受世界認證。我們通過四次JCIA國際醫院評鑒認證,這在台灣的醫院不多。另外,像是乳癌、肺癌這樣單病種,我們也接受世界認證。大陸不一定看得起台灣,但他看得起世界認證。我就是用這些方法把醫院撐起來。
■你很早就瞄準大陸市場,這個策略背後的思考是什麼?
□這些年來,我看世界的變化,看台灣醫療、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轉變。台灣的西醫因為經歷過教會、日據時代,有很扎實的醫療根基。我認為,台灣要靠醫療,人家才會理你。但這個競爭力未來可能也撐不久。
世界變化太大,現在已經沒有台灣海峽和太平洋,台灣兩千多萬人必須跟世界競爭。一口井那麼多人要吃,年輕的人一直上來,現在社會又高齡化,如果沒有做很大的改變,未來會走得很困難。不只是醫療,所有產業都面臨挑戰。以前很多的鐵飯碗,像老師、銀行,現在都起變化了,而這個變化是沒有辦法再回頭的。
要跟世界競爭
這些年來,我就是把彰基打造成不要再跟台北競爭,要跟世界競爭。大約十年前,我們就推動,「彰基走出去,世界走進來」。要讓世界看得到彰基,我先鎖定中國大陸跟東南亞二十億的人口,第二個階段往印度、中東發展,那裡也有二十億人口。當你把年輕人帶往四十億人口的市場,他們才會覺得有希望。同時,我們也必須自己儲備能量。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3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