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建立「當責」文化:如何讓員工更當責?
康士藤管理顧問公司副總經理郭宏偉

建立「當責」文化:如何讓員工更當責?

EMBA雜誌418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1.05.31

 

Q.我們公司推行當責文化已經一段時間了,但成果依然有限。每到季度績效評估,團隊成員就會用別的部門進度延後、產品的價格、客戶臨時反悔等理由,解釋自己為何無法如期達成結果。


我該如何讓團隊成員負起當責,主動面對問題,不再互相推卸責任?


A.「當責只是一個工作態度」、「叫部屬『多做一些』」,是許多人一想到當責,腦中最先出現的想法。但這些都是誤導你的迷思。這也是為什麼,即使當責在台灣已經不算一個新的概念,許多企業卻在導入過程中處處碰壁。


許多主管認為,只要讓部屬有當責的概念,所有事情都會水到渠成。設定的關鍵成果(意即目標)也會自然而然的發生。其實沒有那麼簡單。許多人理解當責這個概念後,往往不知道要如何運用在工作上。


事實上,當責不僅是一個工作態度,更是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一種工作方法,或是一個管理的系統。
除了上述的兩個迷思,在推動當責時,主管經常落入以下兩個陷阱:


事後究責才談當責。結果不如預期時才問,誰該為這件事負責?當責應該是在事前就談清楚。假設你是負責人,你就要想盡辦法讓成果發生。若要達到這個目標,主管必須讓部屬了解,日常工作如何連結最後的成果。


沒有了解部屬對目標的想法。成果不如預期時,一般人最常做的就是開會檢討,為什麼成果不如預期?是行動計畫不對,還是訂得不夠徹底?接著就擬定新的計畫,要求團隊依新的計畫執行。但光是這樣做,通常依然無法達到理想的結果。


較好的做法是,了解員工為什麼無法用原先的行動計畫達成預期的成果。


用三個模型,推動當責


想有效在公司推動當責,主管可以參考美國文化管理公司PIL(Partners in Leadership)提出的當責三個模型:


首先,必須先理解哪些是當責的行為。附圖一當中,水平線上的行為,能幫助你邁向當責;水平線下則是相反。


水平線上:當責四步驟SOSD

█第一步:正視現實(see it)。藉由主動尋求回饋,並以開闊的心胸接受,來了解現況和成果間的落差,是否有盲點。


█第二步:承擔責任(own it)。提升你對成果的擁有感(ownership)。擁有感可分為四個層級:理想:既認同又投入↓次階:不認同但能投入↓再次一階:認同但不投入,認為那是別人的事↓最差:既不認同又不投入。主管要設法讓部屬提升到理想的情況。


█第三步:解決問題(solve it)。解決在執行中遇到的挑戰跟困境。可以透過思考「還能多做些什麼事?」想出一些創意的方法解決眼前的挑戰。前面說的「多做一點」,就是在這一步時來談,主管可以協助部屬腦力激盪,想出正面解決方法。


以產能為例,假設目標為「在一天內,從原本做八十件,增加到做出一百個產品」。要提高工作產能,就要檢視工作流程中能調整哪一些項目,提升工作效率,而不是花更多的時間去做出一百個產品。


身為主管的職責之一,就是讓部屬了解,工作如何連接到最後的成果。譬如,假設某家餐廳業者的目標為,營業額成長五%。你問某位外場服務人員「你的工作是什麼?」他可能會說「擦桌子、點餐,讓顧客有愉快的體驗。」但他可能不了解,這和提高營業額五%有何關連。


因此主管可以跟他說,「你負責餐廳整潔、準確送上餐點,能提升翻桌率和顧客體驗,讓顧客願意再來用餐,甚至介紹朋友來,協助餐廳達成營業額成長五%的目標」這樣溝通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第四步;著手完成(do it)。這時,最重要的就是要持續掌握進度,若遇到困難,再回到前面正視現實的步驟,一步步找調整的方法,克服橫逆在眼前的困境。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18期

 

標籤. 顧問區當責企業文化
相關文章 ARTICLES
知識管理 主管如何知道該知道的
四十幾年前,知名管理學者明茲伯格(Henry Mintzberg)即已指出,資訊 ... ...
編輯部報告 看見的力量
年底時分,不論你是在討論如何提高業績,或改變員工行為,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你巧妙地 ... ...
2018.12.06
READ
台橡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蔡偉強 自己人教自己人,收穫會更多
台橡公司執行長蔡偉強,在EMBA企業學習論壇分享,讓自己人教自己人,當老師的同仁 ... ...
2023.09.27
READ
成功經營 漫威英雄印鈔機
鋼鐵人、美國隊長、雷神索爾,這群超級英雄在電影裡拯救了人類,在電影外則拯救了東家 ... ...
2017.06.16
READ
松果購物董事長郭家齊 只做看得出數字的東西
網路創業十一年來,創業家兄弟做過二十個題目,從團購、賣帝王蟹,到販售嚴選商品,一 ... ...
2019.04.10
READ
歸屬感╳小驚喜 三大步驟,讓粉絲牢牢黏住你
偷看幕後、創造射籃機會……,哪些簡單的互動,能讓顧客覺得你很不一樣? ...
2020.01.30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