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新時代的奉茶文化
為了從源頭減少垃圾量,也為了讓社會共好,奉茶行動用APP整合破碎的資訊,讓想喝水的人輕鬆找到水喝。
台灣一年平均生產五十億個寶特瓶,其中瓶裝水就佔了約十億瓶。比起製造垃圾後,才來淨灘、做回收,有沒有什麼方式能夠從源頭開始減少垃圾量?在這樣的思維之下,循環服務設計公司(CircuPlus)創辦人黃暐程,發起了「奉茶行動」,希望可以透過奉茶APP,結合資訊的力量,充分運用資源。
二○二○年上線的奉茶APP,運用科技,媒合想喝水的人,和願意供水的店家,希望藉此減少民眾購買瓶裝水的可能,實現減塑。黃暐程指出,有些人帶著水瓶出門,但水喝完後卻找不到地方裝水,只好買瓶裝水喝,但口渴的人需要的是喝水,而不是那個水瓶。
從通訊研究所畢業後,黃暐程便投入節能產業,累積了八年的業界經驗。他發現,台灣因為電費便宜,讓節能很難推動,投資報酬率低。他開始思考,想要讓世界更進步,其實不是自己好就好,而是要想辦法讓大家一起好。他指出,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要尋求的不是「單一解」,而是「系統解」。
「我們都想讓世界往更好的方向前進,沒有一個人是局外人。那要怎麼讓大家能夠參與進來?參與後,又要怎麼讓每個人得到他們想要的價值?」黃暐程認為,想讓「共好」的想法轉變成行動,就要創造出流動的資源,也就是發展循環經濟,奉茶行動因此誕生。
讓找水變得更容易
帶著瓶子喝水,是很多人可以在生活中實踐的事情,要解決的痛點就是,怎麼讓大眾輕鬆方便地找到水。因此,團隊開始尋找願意供水的店家,並且透過奉茶APP做為整合資訊的工具,在上面標註奉茶站的地點,以及能夠裝水的時間。
此外,他們也在APP中加入遊戲,希望透過有趣的闖關任務吸引眾人加入,擴大使用族群。
奉茶APP上線後,到了二○二一年底,已經有超過十萬次下載。二○二○年,團隊獲選為總統盃黑客松卓越團隊。目前台灣已有超過八千個奉茶站,主要的合作對象有想為環境出一份力的在地店家和企業。
黃暐程指出,對企業來說,參與供水能凸顯他們對環境議題的關注。除了能提升品牌的價值,也能創造機會讓人們走進他們的店裡,增加消費的可能性。
二○二一年的澎湖花火節,奉茶也和社群媒體Line合作,讓想喝水的民眾透過Line熱點服務,搜尋關鍵字#奉茶行動@澎湖花火節,就能找到最近的奉茶站。
為了讓更多企業共同參與,奉茶也在偏鄉地區、銀髮照護據點,或是河濱、登山步道前等地方,設立「影響力奉茶站」,邀請企業認領據點,並由奉茶團隊定期進行飲水機維護和水質檢測。中國人壽就是「影響力奉茶站」的其中一位合作夥伴,公司已認領四個據點。
奉茶行動的天使投資人、識富天使會聯合創始人劉文帥指出,隨著消費者越來越在乎永續的概念,企業也必須將這點納入考量,奉茶正好讓企業有機會去思考這件事。他認為,將喝水和行動資訊結合在一起很有趣,但同時也很難,因為這兩件事對現代人來說都是再平凡不過的事。若單獨看這兩件事,可能無法帶來什麼巨大的改變,但如果結合共好的概念,就創造了不同的意義。
夠長的跑道、夠多的雪
劉文帥觀察指出,奉茶的團隊有精實創業的精神,也正走在對的路上,但創業這條路考驗的是耐心。就像巴菲特提出的雪球概念,團隊必須找到一個夠長的跑道,還有夠多的雪,前面積累夠多,雪球才能堆得越大。
過去,奉茶的合作夥伴以中小店家為主,他建議接下來應該要設法吸引企業端客戶的認同。目前奉茶的企業夥伴包含家樂福、中油、遠傳、慈濟、華碩等等。
黃暐程指出,社會上大多數的人,其實心裡本來就有共好的想法。藉著奉茶行動,無論是企業、政府、小型商家,或是喝水的人,當大家都能在這個體系當中,找到自己可以扮演的角色,就能讓這件事開始滾動。接下來,團隊將推出升級版的奉茶APP,改善介面與使用體驗,也會繼續透過影響力奉茶站等方式,讓大企業更有系統地加入。
一棵樹,一張凳子,上面放著茶壺和水杯,供路過的旅人解渴,奉茶文化是台灣老一輩的人都曾有過的共同回憶。隨著世代更迭,樹下的風景早已不再,然而換個形式,奉茶行動提供了相同的溫暖,在供水者與喝水者之間搭起一座橋梁,創造共好。
奉茶行動
1.創立時間:2019年1月
2.產品:奉茶APP飲水共享地圖、影響力奉茶站服務
3.主要顧客:企業CSR/ESG專案
4.商業模式:企業認養影響力奉茶站服務、企業CSR整合行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