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我還能做些什麼?
編輯部報告

我還能做些什麼?

EMBA雜誌362期 / EMBA雜誌編總編輯方素惠

 

「在抱怨之前,在怪罪之前,在敷衍了事之前,問:我還能做些什麼?」
 

在許多組織瀰漫的負面氛圍裡,在社會上不知不覺形成的「嗆」的文化中,這句話真是再悅耳不過了。
 

「矯正」(Fix it)一書作者康諾斯等人指出,唯有展現承擔責任、解決問題的當責行為,個人和組織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克服困難,達到目標。但是,他們進行的一項大型調查卻發現,工作者對於自己團隊打的當責分數普遍偏低,企業界顯然存在當責危機。
 

 一家壽險集團的高階主管,在辦公室放了幾個紅白球,上面寫著:「我還能做些什麼?」每當部屬有問題來找他時,聽完對方的敘述,他就拿起一顆球丟給他,請他談談可能的解決方案。對方講完後,可以把球還給他,讓他也說說自己的意見。這種一來一往,形成有建設性的談話。
 

一家電力公司的領導人奉行一個原則:任何想提出問題或抱怨的人,必須至少準備一個解決方案。這個做法可以降低某些員工的受害情結,減少問題。因為還沒有提出之前,問題已經先解決了一半。
 

另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每次會議結束前一定加問一句:「我們還能做些什麼?」這個句子往往會激發人員進一步討論剛才的議題,或團隊需要解決的任何問題。
 

要注意的是,若主管苦惱於部屬不夠當責,有時候,也許是你剝奪了部屬當責的權利。有些主管為了避免風險,太快提供解方。事實上,最靠近問題點的人員,最可能找到解決方案。「信賴團隊是當責的領導人必須冒的風險。」康諾斯等人指出(362期六二頁)。

 

我還能做些什麼?佳世達總經理陳其宏對這一點有深刻感受。他家裡種田,小時候看到稻田裡結穗纍纍,再一個星期就可以收割了,結果一個颱風,一整年的努力就全部歸零。「從小靠天吃飯,我很不喜歡那種感覺。」他說。
 

因此,他思考,假如他要比別人更快成功,就一定要有些不同。年輕時,一樣是工程師,他快速地考過英文檢定,取得比別人更多的機會。「你要學會觀察,思考要怎麼掙脫。」他說。
 

他不只不要靠天吃飯,還成為跑第一棒的人。「聽到槍響反應要快,有足夠的衝刺和爆發力,不怕受傷,這就是第一棒的特質。」他在集團裡開創新事業,推動轉型,從客戶、市場,到做生意的方式,都和以前不同(362期九四頁)。
 

今天,無論在哪一個產業,都已經無法靠天吃飯了。在抱怨之前,在怪罪之前,問:我還能做些什麼?  

 

相關文章 ARTICLES
讓決策更聰明,讓顧客更愛你 打造你的實驗力
行銷方案應該選A,還是選B?顧客喜歡升級版的服務,還是原本的服務?憑直覺、經驗、 ... ...
2020.12.31
READ
太毅國際顧問公司顧問張志維 如何讓會議更有效?
開會討論不是一片安靜,就是大家提出的想法過於發散,得不出結論。最後為了不繼續浪費 ... ...
2022.08.31
READ
欣葉國際餐飲執行董事李鴻鈞 沒有被考驗過的,都不叫韌性
當疫情使顧客與觀光客驟減,公司營收只剩兩成;當缺工席捲服務業、公司品牌又逐漸離年 ... ...
2024.09.30
READ
學習降低干擾 管理干擾,奪回專注力
在一天八小時的工作時間中,你是否算過,自己被其他事情打斷過多少次?無論是電話、電 ... ...
荷蘭商聯想公司台灣、香港、澳門區總經理陳泰麟 要說更多創新的故事
在一片價格戰的個人電腦市場中,他以創新作為應戰武器;在伺服器業務中,則鎖定高階利 ... ...
2017.01.26
READ
財團法人中華工商研究院特約助理教授曾敬一 庫存過多時,如何應對?
我們是一家小型食品代理商,幾個月前因為訂單快速成長,為了因應需求,我們多叫了許多 ... ...
2023.06.29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