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群活動 > 勇敢捨棄,才能成功轉向
信邦電子董事長王紹新、總經理梁偉銘

勇敢捨棄,才能成功轉向

EMBA雜誌435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2.10.31

 

信邦電子總經理梁偉銘

 

當市場開始進入削價血海時,信邦放棄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了強化合作與成長動能,信邦打破權力結構,建立事業體組織。


對某些客戶說不,卻可能帶來更多更好的客戶;縮小範圍集中在某些領域上,卻反而可能打造出非常寬廣的技術和服務。


這是信邦電子的學習。成立於一九八九年的信邦,從服務消費性電子大廠起家,歷經兩次轉型。如今,公司深耕醫療健康、汽車航太和綠色能源等五大領域,擁有上百家世界知名客戶,二○二一年營收為二五五億元新台幣。


信邦今天的成績主要歸功於二○○二年推動的大轉型。當時正是台灣手機、平板螢幕興盛的時期,各家消費性電子大廠都是信邦的客戶,但當產品標準化,大家的設計都差不多時,市場開始進入削價血海。當時,信邦電子董事長王紹新思考,如果客戶都已經是「毛三到四」(毛利三%到四%),公司還能有多少利潤呢?


這一點,讓他在二○○二年下定產品轉型的決心,徹底放棄原有消費性電子產品。「開拓新事業是很困難的,如果公司同時維持新舊事業,多數員工會選擇在舊事業。你只能砍掉舊事業,讓大家專注找出活路來。」王紹新強調。


二○○三年是信邦轉型的關鍵年,公司把所有消費性產品改成利基型的工業產品。王紹新分析,消費性產品相關的大量製造看似門檻不高,卻會花很多人力,吃掉公司資源。開發新產品市場雖然很辛苦,但因不打價格戰,著重創造附加價值,因此能和客戶建立起長遠夥伴關係,讓公司穩定成長。


從集權到分權


信邦第二次大轉型是組織上的轉型。隨著組織成長,公司在各地有不同的總經理,甲地想把訂單轉去乙地做,乙地總經理卻不見得配合。信邦決定從原本的中央集權走向分權,建立數個事業體(BU化),讓每個產品都是利潤中心,事業體內有自己的供產銷系統。


每個事業體都有很大權力和責任,可以決定產品在哪裡生產,成立多少單位讓事業成長。每個事業體也會去思考未來要如何走,進而考慮如何培養人才。公司也設立考核辦法,獲利由各事業體去規劃該得到的獎金福利。「事業體制度從二○○九年實行到今天,十三年來業績和EPS都穩定成長。」信邦電子總經理梁偉銘指出。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35期

 

相關文章 ARTICLES
晶華麗晶國際酒店集團人資部副總經理劉富美 發酵人才的饅頭計畫
麵糰要變成一顆好的饅頭,需要經過提問的搓揉,以及思考與學習的發酵。 ...
2018.06.01
READ
輝瑞大藥廠台灣訓練副處長狄家葳 員工熱情,是變革最佳燃料
推動文化變革時,比起站在前方拉著員工走,點燃熱情讓他們跟著你,會創造出更巨大的力 ... ...
2019.06.01
READ
2022 EMBA企業學習論壇大師連線:領導大師葛史密斯 Marshall Goldsmith 每一天的你都是新的你
面對變化快速的世界,告訴自己:每一天的你都是新的你,過去的你已經過去,你要專注於 ... ...
2022.10.31
READ
跨國企業教練班思Brenda Bence 由內而外的領導力
把想法從「我還沒有準備好」,調整為「我正在學習」,這種正向的內在狀態,會推動外在 ... ...
2024.10.30
READ
迎接人資新時代 變局下的人力資源轉型
雀巢公司為什麼要改變以往的招募策略?玉山銀行為什麼要變成一家有銀行執照的科技公司 ... ...
2017.10.02
READ
渣打銀行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經理王維瑜 一場企業文化轉型之旅
把理念變成可落實的行為之後,接下來的重點在於,如何把這些行為融入績效管理中,並讓 ... ...
2019.06.0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