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抉擇的秘訣
個人管理

抉擇的秘訣

EMBA雜誌450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4.01.31

 

要開車還是搭大眾運輸,要學游泳還是拳擊……人生充滿了抉擇。縱使練習機會多不勝數,我們做決定時還是常犯錯,像是在資訊不足時就做決定,以及認為只能二選一。


諾貝爾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指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類有「所見即所有」的傾向。腦袋為了節省能源,會就眼前之事做出回應,而不先停下來思考,是否需要更多資訊。這也導致我們不去考慮是否有別的可能性,彷彿每個決策都是非A即B。


如何避開這類失誤?哈佛大學國家防備領導力計畫副主任麥克諾爾帝(Eric J. McNulty),在策略與企業期刊(strategy+business)中提出四個建議:


1.將二元選項拆解。

 

反思選項A跟B當初是怎麼來的。因為我們通常原本有更多選擇,只是經篩選後僅剩兩個。因此,這個篩選是怎麼做的就極為關鍵了。如果你說不出到底是怎麼得到這結論的,那就應該重新審視手上的選項。


2.呈現各種可能性。

 

在協商時,我們常採對立式談判的策略,也就是認為雙方是競爭關係,最終結果是非輸即贏。然而,當我們以二乘二矩陣的四宮格來看待輸贏時,就會發現,不只有這兩個選項,而是還有雙輸或雙贏的可能。當你從這角度思考,就會基於對方利益去思考問題的解法,雙方協同合作找出對彼此都有利的方案。


3.打造一個常備的選項清單。

 

如果有某種決策是常態性得做的,你可以列出每次做這類決策時,都必須考慮的數個選項。如此一來,就較不會陷入二元思維。


比如一家創投公司常得做的決定就是,某創業點子是否值得投資。但公司每次考慮的選項不僅有「投資」或「不投資」,而是還有「暫停投資」、「分割」(過大的點子)、「合併」等等。


4.混入一個行不通的選項。

 

當雙方在兩個選項間得不到共識,而陷入膠著時,可以在此時扔進一個擺明了行不通,因此雙方都會駁斥的新選項。這麼做有時反而能打破僵局,使雙方開始思索別的可能性。


例如,有兩家醫療公司因共同研發的儀器應該擺在哪一方醫院,僵持不下,協調者便建議安置在兩方之間。


雙方都覺得不能接受,但也因此開始一同思考其他可以運用的辦法。像是將儀器放在其中一方醫院,但兩方的醫院之間設有免費巴士。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拓展人際關係 社交達人的四個做法
如何在社交場合拓展人際關係?聚會裡擅常社交的人,通常具備以下四種特徵... ...
2018.11.05
READ
個人管理 維珍創辦人給女兒的7個人生啟示
維珍集團(Virgin Group)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 ... ...
2024.05.30
READ
編輯部報告 當AI迎面而來
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出現,突然拉近了所有人與人工智能的距離。各大媒體也不斷 ... ...
2023.02.23
READ
個人管理 永遠不要獨自哭泣
去年夏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問卷調查了將近兩千位成年人,結果顯示,有高達兩 ... ...
2023.07.31
READ
領導力 萬事達執行長的不確定學問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萬事達卡(Mastercard)執行長彭安杰(Ajay Ba ... ...
2020.12.01
READ
親愛的畢業生 無畏就是跨出第一步
跨出第一步,即便你不知道它將領你前往何處,旅途中,請相信內心的聲音,並認同身邊的 ... ...
2018.07.16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