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如何管理跨文化的衝突
跨文化管理顧問川彭納斯(Fons Trompenaars)

如何管理跨文化的衝突

EMBA雜誌460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4.11.28


面對兩個看似相反的選項時,不是選A或是B,而是思考,怎麼透過A,來達到B。


希望將某些管理制度推到全球,但是在地的營運單位卻希望按照當地的做法,雙方衝突不斷。這時,究竟該採取全球化,還是在地化?


「不是『選這個或選那個』,而是『透過這個來達到那個』。」川彭納斯(Fons Trompenaars)指出,最好的做法是調和兩個相反的事物,「我可以用X做什麼,為我帶來更多的Y?」


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在本地做些什麼,幫助公司全球化?我們可以在全球做些什麼,以便更好地為當地客戶服務?結合相反的元素,讓兩邊都更豐富。


川彭納斯是知名管理顧問、演說家,也是跨文化管理領域的先驅。他被 Thinkers50 選為名人堂的一員,曾五次入選為五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


川彭納斯常說自己就是跨文化的產物,父親是荷蘭人,母親是法國人。他是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博士,著有「駕馭文化浪潮」(Riding the Waves of Culture)等書,該書被翻譯成十六種語言,並被 Thinkers50 列入其二○二四年十大管理經典書籍。


在全球化、世代差異越來越普遍的今天,領導人應該如何管理各種跨文化的衝突?川彭納斯於十月底應人才發展協會亞太年會(ATD APC)的邀請,來台擔任主題演講者,以下是他接受EMBA雜誌專訪的內容摘要:


■隨著全球化,不同文化和世代差異的挑戰越來越大,要化解文化差異造成的問題,起點是什麼?


□首先,多樣性(diversity)的課題非常複雜。如果有一個年輕的美國女性,與一個年長的台灣男性談話,出現了狀況,造成問題的可能是什麼?是性別?是年齡?還是文化?


對於主管來說,討論永遠不應該從文化開始,也不是從性別開始。我們會從「你的問題是什麼開始?」你們在吵什麼?


例如,如果你說,「我們想要在法國推出產品」。我們會問,你能將這件事重新表述成一個兩難困境(dilemma)嗎?意思是說,從清楚描述問題開始。訪談時,我們會問:所以你的意思是一方面希望這樣,另一方面希望那樣,對嗎?領導人通常會說,「對,這正是我的意思。」


從你的框架跳到對面


我們幫助他們重新框架問題,而這個問題要從商業(business)的角度開始,而不是從文化開始。因為文化是來支援你的商業課題。就像荷蘭人很重視建立共識,這是一種文化,但它的目的是用來支持商業議題,也就是從以前開始,他們就必須一起對抗水的問題。荷蘭人並不是先強調要建立共識,然後才去解決水的問題。


■當一方是這樣,而另一方是那樣,要解決這個衝突,應該怎麼做?


□世界上很多人以極端的方式看待彼此,他們覺得法國人就是這樣,而台灣人就是那樣,人們總是喜歡將人分成兩極。


像是常見的心理測驗MBTI(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就是透過雙極尺度來測量一個人,這些尺度是互斥的。例如,它問你,你是傾向於思考,還是感受?這是一個測量你是A,還是B的問卷,我們看待世界是有框架的。


但現在我們進入一個階段,你必須從你的框架跳到對面,因為世界變得越來越多樣化。我們的做法是,先試圖先了解你的偏好,然後結合相反的元素,使得兩邊都更豐富。


舉個例子,以「規則」和「例外」的對比來說,有些文化傾向於遵守規則,有規則,你最好遵循,例如,在歐洲,德國人和瑞士人就屬於這類型;但如果你去拉丁美洲,比如阿根廷、委內瑞拉,就傾向於「有規則,但我們忽略它吧!」這兩者都有正面和負面。


透過這個來達到那個


如果你問:我能從喜歡例外的人那裡學到什麼?像創意人員總是喜歡例外,而你將這點規則化,就會出現類似大量客製化(mass customization)的概念。客製化是獨特的,是為某個客戶設計的,但大量客製化就是汽車產業的做法:大家共用汽車的中央車體,然後在那之上為某些客戶進行客製。


所以面對兩難困境,重點不是「選這個或選那個」,而是「透過這個來達到那個」。


■這種結合兩種相反的觀點,具體來說有什麼步驟?


□首先,第一步,是識別兩難困境是什麼,認識和尊重這個多樣性。你能尊重雙方嗎?客製化和標準化都很好,但是兩邊都有不足。標準化導致了不夠靈活,你不能輕易地移動,而客製化可能導致混亂,所以應該認識和尊重彼此的差異。


第二步是,透過破解中間那條線,來反映兩難困境。這必須非常具體。如果你說,我們的衝突是在決定到底要全球化,還是當地化,那我會問,你的全球化是關於什麼?是關於軟體嗎?是關於人力資源的獎勵系統嗎?把這一點釐清。


第三步,我們稱之為延展(Stretching)。我們會請大家在軸的兩邊寫上優點和缺點。兩邊都有正面和負面。


第四步是誇大情節。如果有一個十乘以十的格子,十是把某個元素誇大到極致,一則是相反那邊的誇大。假設現在面臨的兩難困境是全球化對比當地化,全球化的一個極端情節可能是,「不聽我的就滾蛋」,或者「你可以使用任何顏色,只要它是黑色的」,也就是福特T型車的名言。


另一方面,過度在地化就像聖經故事的巴別塔(Tower of Babel)一樣,每個人都在建設,但沒有人彼此理解。


第五步是調和(reconciliation)。最好是結合兩個相反的事物,調和的原則是,我可以用X做什麼,為我帶來更多的Y?我們可以在本地做些什麼,幫助公司全球化?我們可以在全球做些什麼,以便更好地為本地客戶服務?


第六步是行動點,我們將如何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分享最佳實踐,例如,在公司舉行全球大會,分享最佳實踐。舉例來說,摩托羅拉在全球舉行客戶滿意度的競賽,每個國家分別展示他們為滿足客戶所做的事情,然後大家投票,選出傑出的做法。


他們分享最佳實踐,彼此學習,他們說,我們可以從新加坡學到什麼?哦,如果再從阿根廷加一點更好,然後找到最佳做法,試著把它全球化。


從問題開始


重點是,從問題開始,這通常是一個商業問題,而不是從文化或多樣性開始,那些是後來才會討論的。


■你提到,調和兩難困境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提問,怎麼說?


□過去,我們強調要找到正確答案,通常是由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但現在人工智慧出現,提出正確問題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因為答案都已經在那裡,重點是你的提問。所以我們的教育系統應該提問更多,而不是給答案。


應用在兩難困境的思考上,在調和時,你要問一個簡單的問題,我能用我的對立面來做什麼,讓我獲得更多我想要的東西?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60期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專訪京瓷通信系統株式會社諮詢事業總部總部長松井達朗 阿米巴經營哲學
它幫助京瓷公司成長為營收一兆日圓的企業,協助瀕臨破產的日航轉虧為盈,阿米巴經營, ... ...
2017.08.23
READ
尚謀品牌行銷顧問公司執行長鍾開榮 推出新產品前,應該思考哪些事?
Q.我們公司最近計畫推出新產品,但每個人對新產品都有不一樣的想法,有人說要創新, ... ...
2022.01.25
READ
羅技電子台港澳區總經理施前江 領導人的工作是讓團隊「相信」
面對成熟的市場,公司市佔率已經七成,領導人要怎麼創造成長?第一次挑戰沒有成功,兩 ... ...
2023.07.31
READ
程泰機械公司董事長楊德華 無法改變別人,那就改變自己
過去十幾年來,楊德華透過併購創造綜效,運用集團的力量,推動旗下兩家上市公司大幅成 ... ...
2017.07.27
READ
台灣美體小舖董事長黃慧娟 每一槍都要打中
三十二年前,她擊敗競爭者,引進知名保養品品牌The Body Shop,快速成長 ... ...
2019.03.15
READ
品牌溝通 和黑五購物節「唱反調」
面對黑五購物節,這八家品牌不再把焦點放在銷售,而是藉這個機會表明品牌的立場,和消 ... ...
2022.11.30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