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如何成為更好的傾聽者
耳朵是通往心靈之路

如何成為更好的傾聽者

EMBA雜誌462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5.01.22

 

只聽話語表面的意思,只想趕快接話或發表意見,小心!你已經成為膚淺的傾聽者。如何成為更好的傾聽者,了解對方真正想說的,甚至讓自己在談話中有所學習?


十八世紀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曾說:「耳朵是通往心靈之路」,言簡意賅地道出了傾聽的重要性,上帝為人類造了一張嘴巴,兩個耳朵,應該有其深意!


事實上,大多數人經常成為膚淺的傾聽者,展現禮貌,不時點頭或回應「嗯」、「噢」、「啊」、「是」,聽取話語的表面意思,卻沒有思考與深究其更深層含義,甚至錯誤解讀對方的意思。想當個有成效的傾聽者,首先得有一個正確的傾聽心態:帶著謙遜、好奇,以及同理心,進入每次的談話。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我們必須刻意而為,才會展現這種心態,否則,絕大多數時候,我們是抱持著自己的假設、意見,以及期望。


好奇指的是你想了解對方,究竟想表達什麼,為何和你談這個;謙遜指的是,從老師的角色轉變為學生的角色,才能讓自己在談話中有所學習;同理心指的是,試圖了解對方的體驗、想法,或需求。


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曾任領英(LinkedIn)、推特(Twitter)用戶體驗部門主管的溝通專家范格奇(Ximena Vengoechea),在首輪評論(First Round Review)上,對於不同職位、不同部門的人,提出以下傾聽建議: 


訣竅1 專注,避免投射自己的想法


傾聽時,我們常犯以下錯誤:隨時準備做出回應;感到乏味時,心思游移;聽到一半,就開始在腦中思考自己的說服論點;試圖繞回某個我們想談的主題。我們也往往把自己的想法、經驗,或情緒投射到他人身上,急於講述自以為相關的故事,或是不慎地曲解對方的意思。例如,某個同仁說:「我有太多事要做了」,你可能馬上回應:「啊,我也是,參與這麼多專案,真的很充實」,但對方可能要表達的是他最近壓力很大。


為克服這種急於回應,當你腦海中浮現一個可能回應或相關想法時,別馬上脫口而出,先把它們擱置一旁,繼續傾聽與觀察,挖掘更多。專注於當下,別一邊聽,一邊在腦海中構思你的回應,或是做出猜測。當對方講述他的體驗或感想時,試著去想像他所描述的,這種想像就是一種同理心。


訣竅2 當個積極的傾聽者


傾聽不是被動的活動,你的行為將影響對方的傾吐表現,也會影響談話的效果。前述第一個訣竅並不是要你一直保持沈默,為了深入挖掘與了解,你應該展現好奇,詢問問題,觀察對方的肢體語言及暗示。適時地好奇與提問,也會使對方感受到你在認真傾聽,並且關心他講述的話題。


> 如果你是高階主管


常有高階主管覺得自己「不在消息圈內」,很多消息似乎總是無法傳達到他這裡。這個問題其實通常與高階主管本身對資訊的反應有關,你的反應將左右未來這類資訊會不會再傳達給你。


若你總是對有關新產品的點子表現出熱心,你就會接收到更多這方面的訊息;若你對留住人才的話題表現出乏味或不耐煩,相關問題就鮮少會再找上你。若你總是在創意或解決問題的會議中主導談話,總是滔滔不絕地談你的創意或解方,你的公司很可能不會是創意泉湧之地。


因為你的高地位,在會議中,最好先別表達見解,先安靜傾聽他人的觀點。此外,取得第二雙眼睛也會有所幫助:詢問其他主管或資深員工:「嘿,根據你觀察我在會議中的表現,我可以如何對其他人的意見,做出更有建設性的回應?」;或者:「我注意到我很少從團隊那裡獲得這個主題的資訊,為何會這樣?」


> 如果你是中階主管


想當個更好的傾聽者,不能對所有部屬和所有情況採取一體適用的傾聽方法。我們每一個人通常有習慣、自然的傾聽模式,范格奇稱此為「預設傾聽模式」。例如,你的預設傾聽模式是調解者,你在傾聽時,傾向辨識一特定情況中每個人的角色;或者,你的預設傾聽模式是解決問題者,你在傾聽時,傾向要解決問題。


了解自己的預設傾聽模式,是要自覺地提醒自己,這種傾聽模式並不適合所有談話,你必須檢查目前的這場談話,是否需要改變傾聽模式。


例如,你是傾向解決問題的傾聽者,一位部屬向你陳述他做的所有事情,你的自然傾聽模式可能會使你以為,他是在抱怨他的工作太多,希望你減輕他的負擔。但實際上,他可能只是想讓你知道,他做了很多事,想獲得你的肯定。這需要你有技巧地進一步探詢,才能確知他的動機或需求。


有時候,你甚至可以直接對部屬說:「通常,我的本能是提供建議,這是你想要的嗎?」;或者:「雖然我是經理,我未必知道最適合的回應是什麼,你希望我提供什麼幫助?」你也可以在會議或談話的一開始,開放空間:「你們希望我聆聽,或是和你們一起腦力激盪,思考解方?」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62期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悅智全球顧問公司總經理 游森楨 如何提高策略思考力?
我是一位人資主管,我的主管希望我能提高自己的策略思考能力,不要只注重眼前的細節。 ... ...
2022.12.28
READ
幫助自己工作和生活都更有效率 因疫情在家工作的注意事項
對公司、主管、員工來說,在家工作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
2020.04.29
READ
超級溝通者的秘密 如何聽出對方的心裡話
當對方說工作壓力大時,他真正想說的是什麼?別急著提供建議,或分析原因,想要創造深 ... ...
2024.03.28
READ
個人管理 你是哪一種決策者?
從選擇早餐到決定重大投資案,人們每天都在做決策。究竟什麼樣的決策過程,會帶來更好 ... ...
2024.03.28
READ
編輯部報告 小改變,大影響
九點十一分、二點三七分、四點二六分。多年前,我訪問一位國營企業的董事長,他刻意要 ... ...
2024.04.30
READ
啟動前,先斷捨離 給自己的7個反思提問
新的一年到來,想全力衝刺、想更上一層樓,你必須先斷捨離,再重新聚焦。透過七個提問 ... ...
2024.12.30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