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AI焦慮,還是AI覺醒
編輯部報告

AI焦慮,還是AI覺醒

EMBA雜誌464期 / EMBA雜誌編總編輯方素惠
2025.03.31

 

AI焦慮是很多主管過去兩年來都有的症狀。


「我每天醒來都像頭髮著火一樣,有太多新東西在一夜之間出現。」最近我專訪數位創新暢銷書作者李夏琳(Charlene Li)時,她這麼形容。


AI可以做的事情太多,想像的空間太大,演化太快,令人惶恐。


李夏琳指出,因為生成式AI,公司裡的職位和組織結構即將產生巨大的改變,不但基層工作被取代(例如,有公司過去聘二十位銷售人員,現在只需要兩位),連主管的部分角色都可能由AI扮演(例如,有新創公司由AI扮演執行長,來建議接下來應該做什麼事)。


可惜的是,大多數公司只有一長串的應用清單,而沒有AI策略,對於AI可以協助公司創造什麼,沒有更多的想像。她指出,領導人必須把握這個前所未有的機會,並學習管理人和AI的共同協作(三二頁)。


關於AI的衝擊,這一期我們推出的AI新專欄中,台灣大哥大資訊長蔡祈岩也指出,一個重要的影響是逆分工。長期以來,企業以分工來追求效率。今天,隨著AI出現,很多專業界線被打破,研發人員可以寫文案,公司不應該再用過去組織的分工角度來思考工作(一二六頁)。


要在這樣的變動中創造突破和成長,其實最大的挑戰是自己。學者指出,過去很多公司沒有成功蛻變轉型,其中一項陷阱就是身份認同陷阱:他們把「我們是誰」,和「我們做什麼」,綁得太緊。


例如,我們是一家製造軟片或做筆記本的公司。當某個產品已經變成公司身份的同義詞,公司應該重新定義「我們是誰」,才不會阻礙了自己未來的新可能(六八頁)。


樂高這幾年的策略值得參考,它成功將實體積木和數位遊戲整合,讓公司成功突破了傳統樂高積木的侷限(五四頁)。


或許,在AI時代真正值得擔憂的,是我們會不會被自己的慣性與自我設限所箝制。畢竟,真正限制人類的並不是科技,而是我們的想像力與勇氣。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464期目錄: https://reurl.cc/9DEVEn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編輯部報告 你是校對型主管嗎?
主管的工作有兩大類:控制工作的品質;領導團隊和發展人才 ...
2019.10.31
READ
非暴力溝通 化解衝突的溝通魔法
在面對挑戰時,你的團隊中常出現哪一種對話?是「你怎麼會出這樣的錯?」還是「我們怎 ... ...
2023.11.30
READ
個人管理 用十二分鐘,輕鬆給回饋
不知道該怎麼給部屬回饋?總是忙到沒時間給回饋?運用「十二分鐘回饋」架構,定期與部 ... ...
2021.12.29
READ
為自己訂下的一個新挑戰 祖克伯每年的新願望
告別過去一年,迎接二○一六年,今年的新年願望,你寫好了嗎? ...
無往不利 打造人際關係的秘訣
打好人際關係,可以使人各方面都無往不利。但究竟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贏得別人的喜愛 ... ...
爭吵不能解決問題 別將溝通變成辯論比賽
職場上,一不小心,討論就會變成爭吵,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究竟該如何表達自己的 ... ...
2018.09.18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