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速度是一種習慣
決策早一點,行動快一點

速度是一種習慣

EMBA雜誌384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18.08.29

 

在變動劇烈的時代,公司不僅要快速掌握新趨勢,大膽決策,迅速行動,更必須將快速當成一種習慣、一種能力,內建在公司的DNA當中。


在今日變化萬千的商業環境中,新的數位科技一個接一個冒出;新創公司一家又一家快速崛起;新產品一棒接一棒上市。


放眼望去,各個產業的頂尖領導人,他們大多抉擇明快,速戰速決。從產品開發到公司營運,這些贏家都具備快速、敏捷的特質。速度,已經成為企業成敗的重要關鍵。


「現代的競爭已經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思科系統公司(Cisco Systems)前執行長錢伯斯(John Chambers)這麼說。信奉「快魚法則」的他,在領導思科的二十年來,讓公司的年營收從七千萬美元,成長到逼近五百億美元。原因之一就在於他的決策快速果斷、不畏趨勢變動。


身處這樣時代當中,我們不僅要快速掌握市場的新趨勢、進行小實驗、推出新服務,更必須將快速當成一種習慣、一個能力,內建在公司的文化中。從決策、團隊合作,到執行計畫,團隊都應該要有一種急迫感,時時提醒自己:這項工作為什麼不能提早完成?


「在工作中,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所面對的事物都應該可以更迅速地完成。」曾任谷歌公司(Google)應用程式開發總裁的吉拉德(Dave Girouard)這麼說道。


吉拉德指出,某些事情確實得花點時間,例如,創新就是急不來的,或公司的鉅額投資案,都值得我們更深思熟慮。但速度,卻是今天高度競爭環境當中的致勝關鍵。若一家公司從上到下,都能養成加快速度的習慣,就能成為一個勢不可當的高效率組織。


想要將速度內建到團隊當中,打造高效率組織,應該怎麼做?目前擔任啟動融資公司(Upstart)執行長的吉拉德,在首輪評論(First Round Review)建議,不妨從兩個面向加速,讓構成組織整體運作最主要的兩件事升級:決策與執行。

 

面向1 決策
知道一個決策的價值

 

在組織運作中,並不是所有的決策都應該速戰速決。某些決策較為複雜,也更關係重大,一旦出錯更是影響深遠,應該細細商榷。然而,大多時候我們所面對的決策,都沒有這樣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卻在會議中不停討論、左右拉鋸,拖累組織效率。


因此,加快組織運轉速度的第一步就是,在每個流程的最初階段,先評估該決策究竟值得團隊付出多少時間與精力,省得所有人把一個幾毛錢的決策當成購併案討論。此外,也要考慮需要哪些人的參與,以及何時會有個結論。從最初就具體訂定應該達成決策的時間點,能大幅加快流程。


過去,吉拉德還在谷歌任職時,當時擔任執行董事的史密特(Eric Schmidt)便常態性地為決策設下具體的時間框架。在一個創辦人個性固執,又非得參與每個重大決策的組織當中,史密特的這個習慣避免了決策爭論不休,久久無法得到結論,而拖累其他事務的情況,進而提升了谷歌決策流程的效率。


作為領導人應該聆聽各方意見,但這不代表你應該放任成員無止境地爭辯。真理不見得會越辯越明,若非得要讓眾人達到共識,只會被拖住腳步。因此,當你發現眾人討論不出一個結論時,就應直接做出決定,並向團隊解釋決策背後的原因。這不是獨裁,相對地,因為你主動挑起決策責任,抉擇又有理有據,反而能獲取信賴與支持。


此外,立即判斷該決策若出問題,會有多大殺傷力,又是否有挽回餘地,也相當重要。這也是影響一個決策值得多少心力的關鍵要素。然而,只有少數重大的決策出錯會造成嚴重的影響,且無法挽回,「大多決策其實都只值得你十分鐘的生命。」吉拉德說道。


吉拉德提醒,在壓縮決策時間,急速狂飆的同時,別忘了看看和你同車的乘客是臉色發青但還能承受,還是早已暈車。團隊成員的舒適度可以幫助你衡量,自己是否衝過頭了。如果對方感覺有壓力,但僅只於稍有不適的範圍內,那就代表你提升了速度,不至於衝過了頭。若非如此,你就該調整車速了。

 

面向2 執行
今日事「現在」畢

 

正如決策需要一個時間框架,決策的執行也需要一個明確的時間安排。然而,有多少領導人以為,一旦下了決策、訂定了執行項目,事情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在公司裡有多少計畫,因日程模糊而拖拖沓沓,甚至無疾而終?


有些時候則是團隊提出一個執行日程,但其中的時間安排沒有任何依據。也就是說,某個任務應該分配多少時間,純粹是基於猜測,導致無法有效利用時間。


因此,主管應該養成詢問截止日的習慣。這不只是要你明訂一個事件應完成的具體時間,更要你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件事為什麼不能早點完成?」當團隊習慣主動思考時間安排的合理性,例如某工作是否非得耗費這麼多時間,或某任務是否一定要到明天才能開始進行,原本懈怠的組織運作就能上緊發條。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384期

 

相關文章 ARTICLES
谷盺生物科技公司 用智慧復健系統,延續術後照護
術後病患在出院後,往往不確定怎麼照顧傷口,怎麼復健。谷盺打造智慧復健系統,串起醫 ... ...
2021.10.28
READ
品牌溝通 和黑五購物節「唱反調」
面對黑五購物節,這八家品牌不再把焦點放在銷售,而是藉這個機會表明品牌的立場,和消 ... ...
2022.11.30
READ
專訪史丹福大學教授海茵斯 (Pamela Hinds) 強化新世代公司的新合作
在數位趨勢,以及疫情之下,團隊之間的協作方式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面對遠距或混合工 ... ...
2022.06.30
READ
臺中榮民總醫院院長許惠恒 用豐田式管理,啟動成長
精實管理、目視化管理、異常管理,這些企業內常見的做法,如何在手術房裡發揮作用?如 ... ...
2017.03.30
READ
韻智公司 從健身房到會員的運動補給站
七年前,剛開始從招收健身會員到賣保健食品時,可爾姿台灣區執行長林宏遠,面臨加盟主 ... ...
2023.06.29
READ
專訪創意領導中心(CCL)執行長萊恩 在不自在中感到自在
隨著科技發展和環境變動,今天的領導人不但要終身學習,還要敏捷學習。他們必須把自己 ... ...
2018.02.0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