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把最小做到最大
中租控股公司董事長陳鳳龍

把最小做到最大

EMBA雜誌387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18.11.20

 

做別人不想做的,做別人不會做的,一個個小型利基市場加起來,創造了巨大的成長能量。在推動公司成長的過程中,陳鳳龍有哪些思考?

 
 
面對各種大型競爭者的強力壓制和市場盤據,到底哪裡還有市場機會呢?
 
中租控股公司董事長陳鳳龍一語道出重點:「第一,別人不想做的;第二,別人不會做的。」事實上,這也正是中租創立四十一年來成長的關鍵:鎖定一個利基市場,把差異化做到極致,然後再複製到另一個利基市場。
 
別人不想做的市場指的是,因為市場太小或需要花太多時間,以致於大型競爭者沒有興趣;別人不會做的市場則是,專業性非常高,因此不適合大公司投入的市場。
 
中租主要提供中小企業的融資與租賃業務。掌握利基市場策略,讓它在租賃產業穩坐台灣市場龍頭,市佔率約五成。公司二○一一年上市時,資產一千億;二○一八年九月成長到三千七百億元,平均每年都有兩位數以上的成長。二○一七年公司營收四一四‧五億元,EPS八‧二九元,營收成長與獲利都令人艷羨。
 
但在追求大之前,它非常擅長於把小做好。「我們的通路都是業務人員,他們把客戶一個個找出來,每一個產品的價值、價格都是一對一的談判。每一次的價格談判都是藝術品。」公司精細的數字管理和風險控管能力,讓它能夠不斷在新的產業複製原來的利基策略。近年來,公司進一步將這個模式擴展到中國、東協等市場,為未來開闢了更大的成長空間。
 
差異化策略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如何在組織裡落實風險控管?陳鳳龍最近接受本刊專訪,分享他的經驗與心得。
 
 
Q.面對大型銀行等強大的競爭對手,你們如何找到市場的機會?
 
A.我常碰到別人問,我們做的業務跟銀行有什麼不一樣?假如你用最根本的業務本質融資來看,融資就是借錢,那是一樣的。用融資這個一樣的東西,去找出不一樣的市場機會,這才是我們在做的。
 
在找利基市場時,大概有兩個通用的原則:第一,別人不想做的;第二,別人不會做的。假設這個市場太小了,只有兩百億,而且要十年才做得到,對一個兩兆元資產的銀行來說,它的眼睛不會亮起來。因為它的組織要追求成長,這個產品每年貢獻太少就被排除了。又或者這些市場每筆金額很小,它是勞力或知識密集的,他們可能也不想做。
 
另外,像我們做船舶、飛機的融資,專業性很高。我相信這方面,銀行努力做也可以做到,但是他們不會想要做,因為他們太大了,有先天的限制。可是我們沒有大到那種程度,我們就有耐心把小東西做好,之後再找另一個小東西做好。
 
我們現在的資產規模跟台灣一些中小型銀行差不多,但我的獲利一定是超過他們,因為我們的生意不是從一個大眾市場做出來的。我們做過一億美元的生意,也做一千美元的生意;從一架飛機到一台電腦,都是我們利基市場的範圍。
 
我做租賃業很久,我從來都不覺得,要去主流市場裡跟人家競爭。這個行業的特質就是這樣,你定位成要跟銀行、跟主流市場競爭,方向就錯了。
 
我們策略的根本,是把差異化做到極致,透過差異化再尋找更多利基產品。很多利基市場集合起來,透過這樣的範疇經濟,創造出經濟效益,才能追求規模。
 
複製並在地化
 
Q.在進行利基市場策略的時候,最難的是什麼?
 
A.做利基市場最困難的就是成長,要追求範疇經濟,你要找很多利基市場。經過四十年,我們確實找到了,好比我們從中小型企業融資,做到微型企業融資;車輛融資除了新車以外,我們也做二手車。
 
在台灣,我們找出大概十幾個利基市場,已經實踐了利基市場的組合,然後我們再複製到海外,並且在地化。像在大陸,我們先從中小企業融資開始,現在已經做到二手車的融資;馬來西亞是從二手車的融資,做到摩托車的融資。
 
Q.既然是針對利基市場,提供的服務通常就要更深入。這要複製到其他市場應該有難度,你們怎麼做?
 
A.第一,每一個市場要行銷的通路不太一樣,例如,做飛機、輪船時,客戶在國外;如果做摩托車,客戶是車行老闆。這個差距很大,不過還算可以克服。
 
比較困難的是風險控管的專業完全不一樣。做飛機、輪船,從保險安排的知識、維修紀錄的要求等,全方位的能力你都要建立。飛機、輪船的特色是,發生問題金額非常大。它最大的需要就是資產的確保,所以我們對保險會有更深入的要求來確保風險。
 

另外,徵信的方法也不太一樣。一輛摩托車五萬元,要怎麼做才會賺錢?它作業成本高、風險高,融資金額小,利息再高可能也賺不了什麼錢。因此,就要創造出不同的徵信方法,用很低的成本,達到一樣的徵信、信用控制的效果。小金額的融資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條件限制出來就很難,例如,你只能用一百元的成本徵信,並做到一定的品質,這就不容易。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387期
 

相關文章 ARTICLES
創新思維 打造創新DNA
誰說愛迪生永遠都是發明大王? 誰說這個世代只會有一個賈伯斯? 從產生創意的人身上 ... ...
2020.01.31
READ
台灣輝瑞大藥廠總裁葉素秋 想著北極星,以光速作戰
只用了十二天,台灣是新興國家,第一個拿到新冠口服藥的國家。這是台灣輝瑞以敏捷式管 ... ...
2022.08.31
READ
永聯物流開發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張建泰 去想下一步的下一步,永聯打造全台最大智慧物流園區
顛覆許多人對於物流倉儲產業,鐵皮屋、大量人力的印象,永聯的倉庫,外部像優雅簡潔的 ... ...
2023.04.27
READ
美國康寧公司 賦予玻璃無限可能的年輕老企業
從愛迪生的燈泡,到賈伯斯的蘋果手機,康寧持續研發與跨界創新。董事長魏文德帶領公司 ... ...
2025.02.25
READ
專訪「U型理論」作者夏默Otto Scharmer 面對改變的三大敵人
魚會從頭開始腐爛,企業的改變需由領導人帶頭做起。現在就踏上「U型理論」的旅程,克 ... ...
2019.12.30
READ
日本大創的神奇故事 百圓商店背後的祕密
從一家百圓商店,變成世界知名的跨國企業,大創創辦人矢野博丈如何扭轉大眾「便宜沒好 ... ...
2018.02.0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