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公司的三個百萬元建議
有些公司的創辦人是從做中學,有些是唸了企管系所,還有些是聽到了一個很好的建議,然後這個建議深深影響了他。
公司雜誌(Inc.)訪問了多位表現出色的企業創辦人,請他們分享那個深深影響了他們的建議。
■不能什麼都想做。卡恩德食品公司(Kind)創辦人盧貝斯基(Daniel Lubetzky),在二○一○年時僱用了公司的營運長。當時公司才創立六年,只有七種產品、三十名員工。
營運長提醒他:「我們不能什麼都想做,應該把想做的事排出優先順序,挑出其中的幾件事,把它們做得非常好,而不是做了一堆事,然後都做得不好。」
盧貝斯基回憶,自己跟大部份的創業者一樣不斷有新點子,所以要聽進營運長的建議並不容易。從那時候到現在,他提出過許多瘋狂的點子,每次他提出時,營運長不會當場否決他的點子,而是協助他篩選創意,把持住原則,一次追一個夢就好。
今天公司產品能擴展到七十種、有七百名員工,營運長的建議是公司成功的一個原因。
■對手沒有的長處。四十年前,費雪(Ken Fisher)創辦了費氏投資顧問公司(Fisher Investments),成為業界翹楚。
費雪的父親是形塑現代投資理論的重量級角色。費雪回憶,一九九八年,有一位記者告訴他,他在六○年代採訪過他的父親,他的父親老是提到:「有哪件事是你的公司在做,而對手還沒有做的?」
聽到記者這樣說,他才想到確實是如此。但是以前父親在說時,他並沒有特別注意,也沒有將之運用在經營公司上。跟記者對話的那一瞬間,他彷彿突然醒過來一樣,覺得父親的這句話很重要。
跟記者談話時,費雪的公司已經經營得很不錯,然而在想通父親的話之後至今,公司旗下管理的投資金額已經大幅成長到當時的五十倍。他認為,父親的話重點在於「還沒有」,公司要有對手沒有的長處,而且要好到迫使對手模仿追隨。
■永遠要能適應。卡達奇婭(Payal Kadakia)是明星級的年輕創業家。她的公司「上課證」(ClassPass)讓會員一證在手,可以隨時參加與該公司合作的任何運動課程,就連出差在國外,也可以臨時在異鄉上健身房或單堂運動課。公司的潛力連谷歌都看好,以投資背書。
她的父親告訴她:「永遠要能適應。」她的體悟是:公司可以培養出一個技能,但這個技能可能會過時;公司可以打造出驚人的好產品,但產品可能被抄襲;公司可以做對一切,然後市場說變就變。
面對改變,公司可以做的就是,練好可以快速看出改變,並快速適應的能力,以萬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