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功推動讀書會
Q
為了讓團隊彼此交流想法,互相學習,前一陣子公司開始推動讀書會,希望每一個部門主管帶領部門成員開讀書會。我帶著團隊開了三次讀書會,但效果不如預期。彼此討論的話題常常只停在表面,很快就結束無法深入,氣氛也不熱絡。我該如何讓讀書會順利進行?如何引導成員討論,幫助他們吸收與學習?
A
這幾年來,讀書會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流行,很多公司想要推動,好像不跟上就落伍了。但許多人沒有想清楚,為什麼要舉辦讀書會,以及為什麼要來參加讀書會。
對企業來說,妥善運用讀書會,可以達成很多成效。首先,公司可以透過閱讀與討論,讓同仁互相交流,刺激創新;另外,讀書會也可以跳脫制式教育訓練的框架,鼓勵員工自主學習,根據部門或個人的需要,進行個人化學習。
第三,公司還可以透過讀書會,推動新的企業文化,例如,若公司希望推動顧客導向或當責的文化,可以先要求大家共同閱讀相關主題的書籍,讓大家吸收這個概念,擁抱價值觀後,進一步討論應該有的行為模式,幫助企業文化的建立。
另一方面,對個人來說,最舒服的讀書或聽書方法,往往是在家裡或是去喜愛的咖啡廳閱讀和聆聽。因此,讀書會一定要能帶給參與者獨自讀書時,得不到的收穫。
在企業讀書會裡,學習為的不是「知道」,而是做到。現代人智慧手機不離身,幾乎取代了大腦的記憶功能,它讓我們很容易「知道」。因此今天學習的重點是如何利用身邊充沛的知識,而且在知道的當下,思考該怎麼用。
因此,若參加讀書會只單純「聽人說書」、吸收(input)知識,這樣的學習就浪費掉了,你必須要有所產出(output)。這也帶出了讀書會的一個關鍵:引讀人。引讀人是否能順利引導大家分享,帶領參與者思考如何將吸收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會決定讀書會的成敗。
一段話、三個重點、一個應用
要協助大家讀懂一本書,可以透過「一、三、一」的做法,也就是「一段話、三個重點、一個應用」。請參與者讀完一本書後,要能用「一段話」介紹這本書;接著,從書中或重要的章節中,挑出「三個重點」;最後,從書裡找出「一個知識點」,運用在工作或生活上。
若要減輕參與者的壓力,可讓大家分組閱讀不同章節,由組長帶領討論分享。每個人讀完負責的章節後,和組員分享自己的「一、三、一」。全組討論完之後,產生出全組的「一、三、一」,組長再跟全部的參與者分享負責章節的「一、三、一」。因為必須產出負責章節的「一、三、一」,每個人就必須認真閱讀。全班分享完之後,這本書也就「讀完」了。
想要讓讀書會既有趣又有效果,不妨運用「RSC原則」,協助參與者找到「一、三、一」。
共讀(reading)摘要一句話
同樣一本書,不同人看,會有不同的角度,抓取不同的重點。在這個階段,引讀人要將書中的重點「知識化」,並帶領參與者用一句話分享他們讀到的內容,證明他們讀懂了。舉例來說,若這本書在討論溝通的關鍵要素,學習者可能歸納的一句話是:「溝通重要事情時,一定要向對方複述重點,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
另一方面,不同類型的書,也會有不同的閱讀方式與討論方式。有些書能帶給讀者很多新知,可以討論的知識點也很多;有些書談到的知識雖不新,卻有很多可討論的知識點。引讀人應該在讀書會之前,根據書本的類型、含金量判斷,這樣的書適合用哪種閱讀和討論方式。
舉例來說,碰到故事性較強,或是較無法分章節的書籍,可以運用「議題精讀法」。這個方法需要有個說書人為大家說書。組員藉由聆聽,抓取「一句話」的重點,再彼此討論。
太毅國際顧問公司執行長林揚程/主答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3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