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危機中的資優生學習
疫情為全球企業帶來嚴峻的挑戰與衝擊,然而有些企業不僅沒有卻步,還大膽行動,從中找出新的機會。面對危機,他們採取了哪些關鍵策略與做法?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
隨著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紛紛解封,企業進入了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的第二階段。在一些國家,商業活動逐漸恢復,企業開始踏上復原之路。
在這個階段,企業需要打造一個轉型計畫,以便在困境中取得優勢。最近,波士頓顧問公司(BCG)對一百多家企業進行研究,分析這些企業如何回應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我們找出了七個值得學習的特點。接下來,我們將利用實例來說明每個特點,這些企業的再啟動策略和大膽行動,使他們能夠順利地重新恢復營運。
在當地的經濟活動重新開放之前,這些公司早已果決的採取一些措施,包括保護員工、留住顧客、確保資金、尋找替代供應來源和途徑,以及轉移到電子商務與數位通路(有些企業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完成)。許多企業甚至推己及人,向利害關係人與生態系統夥伴伸出援手,或是向政府與民眾提供支持與資源。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與史無前例的時代,這些案例能夠為正要開始重新恢復營運的其他企業,帶來希望與方向,迅速從危機模式轉變到穩定狀態,並適應新的現實環境。
在疫情期間與疫情後成功做出因應的企業,有三個特點格外突出:透明的端到端供應鏈(end-to-end supply chain)、敏捷營運,還有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將顧客互動流程數位化。以下是我們可以從這些企業身上,學到的七個重點:
1.穩住製造與供應鏈
要穩住製造與供應鏈,靈巧的企業朝三個大方向採取行動。他們確保供應鏈的透明度(探索替代運送網絡、找到多個供應商、監測供應商與經銷商生態系統),並隨時因應調整。這些公司也執行一種動態的供應與存貨管理流程,把供給重新導向高需求市場,並且修正產品採購計畫,以便優化存貨水準。
他們快速提高產能,以迎合不斷變動的需求,包括為生產線找到新用途、讓供應商隨時知道最新狀況,以及調整工作班表與加速提升數位科技,以強化營運。
■本田汽車
敏捷工作班表與替代供應網絡,使本田汽車(Honda)快速恢復生產與提升產能。
本田設在中國湖北省的三個工廠,佔了它在中國產能的一半,在二○一九年,這相當於七十九萬輛汽車。去年,湖北三個工廠的產能加在一起,相當於每五十秒就產出一輛汽車。然而,二○二○年第一季,這三個工廠只產出一千輛汽車,相當於每天產出七輛汽車。
這些工廠在三月十一日重新開始運作,到了四月底(此時湖北還沒有解封),這三個工廠已經全面復工。
本田的工廠分階段恢復產能。一開始,本田以半數的員工實行一班制;接下來改成輪班制,每位員工每個班的工時增加一.五小時。然後再增加新的班表,來彌補封城時損失的產量。到了五月初,一萬兩千名員工(相當於九八%的勞動力)已經回到生產線。
本田的復工需要仰賴精心規劃的基礎作業。本田制定健康保護措施的復工計畫,包括每天量體溫,以及在組裝線上保持社交距離。本田租用必要的交通工具,以確保交通受限的員工也能順利上班。為了穩定供應鏈,本田制定了五條高速公路與鐵路交通網絡,來連結湖北省以外的供應商。
果決行動:
■執行替代網絡與運送模式,以穩住不穩定的供應鏈。
■加速生產,滿足回升但改變的需求。
■建立嚴格的健康與安全規定。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