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變動時如何更有韌性
新冠疫情對人們健康造成威脅,也對社會經濟造成衝擊。面對大環境的劇烈變動,有些人卻能穿越不確定的迷霧,把不確定變成一種機會。
面對不確定時,究竟該如何讓自己更有因應能力?策略顧問弗爾(Nathan Furr)在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智庫網(INSEAD Knowledge)中,分享了鍛鍊心智的兩大方向:
■改變看事情的框架
1.從失敗中學習。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費林加(Ben Feringa)曾經歷經多年的研究失敗,從中學習。他的秘訣是:「給自己幾個小時或幾天的時間沮喪。然後問自己:我能從中學到什麼?我下一步可以做什麼?」從處理不確定與沮喪中,提高韌性。
2.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英雄。大家都喜歡故事裡的英雄,但是往往忽略了,英雄之所以為英雄,要歸功於他在成功之路上遇到的阻礙。因此,不妨想像自己是故事裡的主角,唯有克服一次次的考驗,才能變得強大。
3. 懷抱感恩的心。與其低頭埋怨,不妨看看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棒球傳奇人物賈里格(Lou Gehrig)在職業生涯巔峰時,罹患漸凍症。他在告別球場時卻向球粉說:「我覺得我是最幸運的人,雖然因病離開球場,但是還是有許多其他目標等著我達成。」
■建立習慣,來發展面對不確定的能力
1.開放心胸,考慮各種選項。當我們專注於眼前的狀況時,可能會忽略其他可能性。如果可以抽離現況,更宏觀地看待問題,原本的難題會變得比較容易處理,不安的情緒也能獲得緩解。布蘭克(Steve Blank)是矽谷著名的企業家,他在矽谷尚未發展成熟之際,看見了這個地方的潛力,決定辭掉工作,投身矽谷的懷抱,因此有了今日的成就。
2.不是非黑及白,思考各種狀況可能發生的機率。當身陷不確定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想像,事情只有兩種極端的結果。如果能將其他可能狀況納入考量,就會發現,情況並沒有想像得這麼糟。例如,疫情發生時,弗爾正在法國上課,當時法國總統宣布可能關閉邊界,引起來自各國的學員極大的恐慌。事實上,在考慮了所有可能,並思考發生的機率後就會發現,邊境立即關閉的可能性極低,讓人不再那麼焦慮。
3.記得未來永遠有機會存在。困難很容易擊垮人們的信心,讓人懷疑事情是否有好轉的可能性。集中營的倖存者弗蘭克(Viktor Frankl)曾說:「人身上的每樣東西都可能被剝奪,除了這一項:我們的自由意志。你可以選擇用什麼態度看待身處的環境,選擇下一步該怎麼走。」
堅強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選擇。面對未知,重要的不是如何避免失敗,而是如何在失敗後,仍保有重新開始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