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鍵時刻滿足現狀,只會讓你在這一站下車
該順應客戶要求採豐田式生產,還是維持傳統生產線?要專注在降低成本,還是投入資金,運用高科技突破現狀?在這些關鍵時刻,陳維家做出了哪些選擇,讓志強國際成為全球最大的足球鞋代工廠?
在關鍵的時刻,向左走或向右走,決定了一家公司的格局,甚至生存。志強國際的發展歷程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
它是今天全球最大的足球鞋代工廠。全球每四到五雙足球鞋,就有一雙是它生產的,客戶包括耐吉(Nike)、愛迪達(Adidas)、Puma,以及大型運動品連鎖集團迪卡儂(Decathlon)。
志強國際董事長陳維家於一九九二年創立公司,初期進出口足球鞋和其他運動相關產品。一九九九年,公司逐漸從貿易轉代工。但之後公司面臨了一個關鍵時刻,必須做出選擇:要不要順應國際大客戶要求,投入豐田式生產系統精實模式(Lean)?陳維家選擇跟隨國際大廠,但創業夥伴希望走傳統生產線模式,理念的差距,讓彼此分道揚鑣。
「如果你要成為博物館,你可以不要改變;如果你要成為一個很新的藝廊,就要跟著改變。」他說。
陳維家沒有打算只把重點放在降低成本上,他追求用高科技、特殊的生產模式,來生產足球鞋。因此,第二個關鍵時刻是,他獨創DI直接射出模式(direct injection)自動化製鞋生產線,讓整雙鞋子一體成形,不需要黏鞋底,讓鞋子的耐穿和性能都向上提了一階。
但一開始這個做法並沒有得到客戶青睞,二○一一年,耐吉終於決定採用,志強自此和競爭者拉開了距離。
「人生在走,你做對的事情,總是會碰到知音。」回顧那些關鍵時刻,陳維家這麼說道。
二○二○年志強國際營收一三五‧一四億元,並於二○二一年四月掛牌上市。
志強國際位於台中國家歌劇院旁的大樓,辦公室大器挑高,擺設優雅的古董櫃。重視品味的陳維家在流洩的古典音樂中接受專訪,分享他如何在球鞋的代工產業顛覆慣例,一路開創新格局:
■球鞋的代工已經有幾家很知名的廠商,你還是從中創造出一個市場。你採取了什麼不同的做法?
□我開過餐廳、家裡做的是建築,我是有點搖滾(rock and roll)地跳進這個行業。我的創業有點像是揭竿起義,我一個很重要的股東算是我的做鞋子導師,我慫恿他一起創業。剛好他以前代理Lotto這個品牌,以做足球鞋為主。那時候慢跑鞋、籃球鞋都有人做,還沒有什麼人注意足球鞋。我覺得要就要做有技術性的東西,足球鞋是有難度、有技術含量的。
另一個原因就是選對客人, Lotto是這個行業裡面的佼佼者,我們就跟他一起學。做他的鞋子要買義大利機器,我們願意去試,就跨進了這個行業。後來我們就做到了愛迪達的足球鞋。我曾經做了愛迪達五一%的足球鞋,全世界從來沒有一家工廠,一年做八百五十萬雙足球鞋。
我相信唯有特殊、專業,才有辦法跟別人不一樣,這是我們一路來的堅持。我用這樣的概念去做,那就不是為了追逐上億雙的產能跟成長,這也決定了公司的方向。因為這樣的設定,有些品牌要做真正的運動鞋時,就會敲我們的門。大概二○一一年,我們開始幫耐吉做,提供他們直接射出的新技術。
■導入的當時,你不知道結果是什麼,你的決心是怎麼來的?
□這需要個性跟願景(vision)。願景從多讀書、多聽人家意見,多看看外面世界變什麼樣子而來。我常覺得所有信念都要修正,我不會堅信我以前吃的牛肉麵多好吃,我一定會問年輕人,現在吃的披薩是什麼口味的,因為時代在改變。為什麼你會被人家說,你每次都講同樣的東西,這就表示你沒有新東西。我的決心來自於一定要開放心胸,去學、去問為什麼。
另外,我也看到這個產業必須改變的弱點。那時品牌希望我們做,如果我們不做,品牌就會跟我們說再見。在這個轉變的過程,有好幾家工廠不做,被品牌踢掉,我們還只是股東拆夥而已。
我也常講,做國外的訂單有什麼不好?你有志氣,這等於是幫你的人生開一扇窗,可以看看外國人都在講什麼、想什麼。老是用自己的方法,覺得你這一招最厲害,那你就只有這招。
恐龍升級成哥吉拉
為什麼歐洲經過那麼久,還是想要把製鞋留下來?我去歐洲參觀鞋廠,以前是帶著很驕傲成功的心情去看,覺得人家是恐龍,應該都被淘汰了,結果看了以後發覺,恐龍沒死不打緊,還升級變成哥吉拉,因為他們都自動化了。這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示,原來他在講我未來的故事,如果我不趕快跟他學習的話,我就永遠只是一個加工廠而已,我還有什麼話語權?
重點還是來自你自己的心態,你能不能知道你自己的危機,願不願去改變?我是比較願意改變的人,如果你要成為博物館,你可以不要改變;如果你要成為一個很新的藝廊,就要跟著改變。這兩條路沒有誰對誰錯,就只是決定你會走什麼路,會走到哪個里程碑。
■你們公司僱用了一些外籍主管,在管理和文化上有遇過什麼挑戰?
□如果我今天只要賣滷肉飯,我幹嘛學做義大利菜?我就是要跨出去,所以我需要不同的觀點。如果永遠站在代工的立場,你就會永遠在做加工,所以要去想,你想做的是什麼樣的公司。
過去我因為跟這些外國人一起開發,大家有一些感情。後來愛迪達組織變革,有些人就離開了,當時我問他們有沒有興趣來這邊。有些人會認為,請外國人來只是當門面而已的,但我不是,我是因為他們對足球鞋很了解,希望用他的知識和想法,來增加我們的價值。
一開始我們也希望他們跟台灣人一樣朝九晚五,但試了一下發覺不行,他們的上班風格就改成跟歐洲一樣。給他們一個比較舒適的條件,讓他們留下。但這也造成公司裡有些人覺得,為什麼外國人可以這樣?其實業務有時候要工作十一個小時,跟客戶晚上吃飯聊到十二點,他要有話可以跟人家聊。你覺得他的工作很簡單,那你去做做看。
每個人做的工作不一樣,千萬不要去比,老闆也不會笨到不知道。我到現在這個年紀還是學不會,要怎麼去比較「辛苦」這件事。你的辛苦很辛苦,可是我的辛苦也很辛苦,怎麼比?重點是你的專業跟熱情是什麼。外國員工加入後,我花了很時間導正公司裡的這些觀念。我也希望公司以後慢慢轉成英文系統,就像新加坡一樣,不用很標準,只要把它混成文化就好了。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