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登董事長邱銘乾最寶貴的學習:生命教我的一堂課
「從我當老闆時,我就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我絕不讓我的師傅刁難我。」家登精密董事長邱銘乾說,「刁難我,我就全部砍掉重來,我寧願機器停機兩個月。就是我有這個決心和意志,才會讓家登一直往前走。」
這個故事我需要深吸一口氣,才能開始說。
幾年前,我看到一篇媒體報導,那是半導體設備技術供應商家登精密董事長邱銘乾的訪問。他說,他的事業能夠有今天的規模,關鍵是多年前,就在他和前老闆一起世貿看工具機展時,老闆突然心肌梗塞,送醫不治。
看到這個描述,我心中一驚,他怎麼知道我舅舅的故事?
我的舅舅從學徒開始做起,後來在三重埔的巷弄內黑手創業,做模具加工。用現代的話語講,他充滿了創業精神,認真勤奮,又勇於投資更新更好的機器,因此公司快速成長。他一度還嘗試投資塑膠製品玩具,我小時幫他做過童工,用彩筆在小蜜蜂燈籠上塗眼睛。
就像台灣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主一樣,舅舅沒有在系統、流程上投注心力,模具公司的確快速成長,他卻賠上了生活品質和健康,因此在四十九歲突然離世,留下未完成的夢想。
這一天,我來專訪家登董事長邱銘乾。事實上,家登的績效非常亮眼,這幾年吸引很多媒體報導。它是半導體產業不可或缺的供應商,在半導體光罩載具市場佔有率高達七○%。二○二一年營收三一‧二一億元新台幣,EPS四‧○三元。它的股價一度衝到三百多元,之後一直維持在兩百多元。
專訪時,我一坐下就告訴邱銘乾:「我看到報導談到你的前老闆,他是我舅舅OOO,他的太太叫作OOO。」
他有點驚訝,接著感慨地說:「我今天事業能做這麼大,都是因為他。」
於是接下來,這個專訪的前一半時間,我們幾乎是在緬懷故人。他回憶,一九九七年,他和老闆一起去世貿看展,但走沒多久,老闆就說頭暈,然後立刻倒了下來。他就是那個一路替老闆做人工呼吸的人。
他感慨,黎老闆有整個業界最先進的機器設備,甚至一直到過世的前一刻,都還是心心念念在看有沒有什麼更新更好的機器。
之前,黎老闆欣賞他的潛力和工作態度,為了留住他,他所完成的業績可以分潤四成,也讓他賺到了日後創業的第一桶金。他開玩笑地說,「要不是我當時已經結婚了,他可能還會把女兒嫁給我。」
殺雞儆猴,建立紀律與文化
當時,邱銘乾因為是分潤制,把工作像自己事業一樣,晚上常在工廠待到很晚。他注意到,黎老闆往往必須半夜起來磨機具或顧機台,而且都是特定幾個員工負責的機器。他意識到,當老闆善良,過度依賴人而不是系統,就容易被員工欺負。
他注意到,某些員工常會故意刁難,或知道公司一時僱不到人,因此拿翹,覺得你無法奈他何。因此,「從我當老闆時,我就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我絕不讓我的師傅刁難我。」他說。
黎老闆過世後第二年,邱銘乾和當時的同事,也就是家登副董事長林添瑞,一起創業。過程中,若有員工不受領導或刁難,他寧可員工走人,重新再訓練。這樣一兩次下來,殺雞儆猴,公司的紀律和文化就建立起來了。
「刁難我,我就全部砍掉重來,我寧願機器停機兩個月。那是我必須承擔的風險,就是我有這個決心和意志,才會讓家登一直往前走。」
「這是我以前的老闆,用他的生命為我上的一課,他讓我決定,創立公司一定要建立制度、流程、系統。」他說。
這也形成了邱銘乾和很多創業者最大的不同:他一開始就決定要建立一家可以長久經營的公司,因此公司的英文名字叫作Gudeng(台語的長久之意)。
重點是創造成就感
南亞工專機械科畢業的他,在創業後對企業經營知識求知若渴。為了進一步學習,他不斷回學校進修,先後讀了台北大學EMBA,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以及政大資管所博士。
他帶著問題去學校找答案,學習特別有心得。有一次老師談到「彼得原理」,意思是,員工會因為某個能力不斷被升遷,一直到他不適任為止。他聽了大笑,「原來我遇過很多彼得,我讓很多優秀的工程師當主管,一當主管他就離職了。原來有這個理論基礎。」
邱銘乾常把學校學到的工具或理論,拿回公司做實驗。例如,有次他學到了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便在公司推動。結果不但沒有成功,還引起了很大的反彈。
一般人也許從此就放棄了,但他進一步研究自己為什麼會失敗,甚至到上海上平衡計分卡發明人、哈佛商學院教授卡普蘭(Robert Kaplan)的課。在他深入了解原理和做法,今天,平衡計分卡變成策略計分卡,成為引領整個公司發展的重要指南針。
「對我來講,重點不是追求賺錢,是希望解決問題,創造工作上的成就感,這才是我一直讀書的原因。遇到困難,我不會隨便算了。」他說。
就是終身學習
他喜歡學習,喜歡做挑戰性的事情,因此,全台灣有無數個CEO,但同時有政大資管所博士學位,還有聯結車、怪手駕照的,恐怕就僅此一位。
他喜歡登山、露營,因為要拉露營車需要有聯結車駕照,他乾脆去學開聯結車。最近公司推出「成家專案」,買下一塊土地,希望讓員工未來有機會用便宜的價格買房,他因此自己學開怪手整地。
他順手展示手指頭上的污漬,就像徽章一樣。那是他花了兩個星期修一台舊摩托車,將引擎全部換新,重新組裝,「當引擎發動的那一刻,好感動。」他說。
除了經營公司、讀書、學開怪手,現在他還回母校南亞科技大學當助理教授。「我跟學生講,如果學長今天有機會從一個很窮的窮光蛋走到這裡,那絕對是因為終身學習,就是做這件事而已。」
專訪結束,我心中百感交集。如果舅舅當年沒有倒下去,那個故事的線,不知道會走到哪裡?我忽然懂了,為什麼我看到邱銘乾,覺得格外欽佩與欣羨,因為他完成了我那個黎老闆,和無數中小企業主沒有做到的事。
更重要的是,他不因為經營企業而人生貧乏,他還有各種精彩豐富的夢想在前面等待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