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閱讀達人教你如何閱讀
尋找原因,不要結果

閱讀達人教你如何閱讀

EMBA雜誌366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17.02.27

 

閱讀商管書籍時,記得向「一流的變態」學習;畫重點時,小心不要盡畫一些「陶醉線」。日本亞馬遜選書專家告訴你,如何真正地閱讀一本書。

 

從小愛看書的土井英司,長大後的願望是成為外交官或聯合國職員,以拯救未開發國家的孩童。求學時,他到慶應義塾大學攻讀綜合政策,第一次離開故鄉秋田縣前往東京都生活。當時,日本正逢泡沫經濟崩壞,他發現,儘管東京的人們物質豐饒,卻和未開發國家孩童一樣面臨著飢渴,只是這個飢渴是心靈的貧瘠。
 

他心想,未開發國家的人們獲得溫飽後,是否也會如此?若是如此,我是不是應該為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土井英司畢業後,決定進入能滿足人心的娛樂產業工作。爾後,他發現,追求娛樂不是心靈貧瘠的原因,而是結果,因此,使心靈富足的方法是改變現實(原因),而非充實娛樂(結果)。
 

那麼該如何改變現實呢?答案就是閱讀。
 

土井英司的父親從事勞力方面的工作,對「知識就是力量」深有所感。土井英司小的時候,家裡附近的幼兒園歇業,他的父親便接收了幼兒園所有讀物,希望能為他營造閱讀的環境。從此,土井英司醉心於閱讀,企圖有朝一日以閱讀改變世界。
 

然而土井英司認為,閱讀有消費與投資之分。閱讀小說不需要特別的動力,因為有趣,所以一頁一頁地看下去,這是消費。然而閱讀商管書籍不同,包括挑選什麼書、對哪些內容心有戚戚焉、在哪裡畫重點,皆立基於「目的」。因此閱讀商管書籍不是消費,而是投資。他認為閱讀商管書籍時,只需要在有所啟發的地方畫一條線,這條線可能就價值連城。
 

土井英司以自身為例,他在閱讀梅棹忠夫的名著「資訊的文明學」時,畫了一條線:「在資訊的時代裡,資訊的評論者或解說者將不可或缺。」這條線促使他成為書評家,並以此維生。對他而言,這條線有數以千萬,甚至數以億計的價值。
 

土井英司曾於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擔任編輯,主要工作為挑選書籍、撰寫書評,有些類似採購人員。他每週介紹七本書,兩年下來,累積執筆約一千則書評。爾後,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採全自動化作業,不再重視編輯的工作,直接向出版社索取書籍簡介。但是土井英司不希望放棄為讀者引介好書,進而對讀者有所貢獻的工作,決定於二○○四年離職並創業。當年七月,他開始發行第一期「商管書籍馬拉松」電子報,介紹商管書籍,爾後每天出刊,至今已近四千六百期。
 

還在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工作時,土井英司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某天他介紹了商管書籍的經典名作:一九六四年初版的「銷售的技術」(How I Raised Myself from Failure to Success in Selling),原本可能一天賣不到一本的書,突然湧進十倍以上的訂單。
 

對此,電腦做出單純的數據分析:這本書的需求增加十倍。也就是說,電腦只會對結果做出反應,而無法分析背後的原因。唯有人類,才能創造原因。他認為,重點是原因而非結果。身為專業人士,你選擇如何閱讀商管書籍,是一種電腦永遠無法取代的能力。
 

閱讀小說時,若是途中有任何一處不合邏輯,就會使讀者覺得掃興、不夠精彩;然而商管書籍不同,商管書籍只要任何一處有益於讀者,就有一定的價值。
 

 小心閱讀的三大陷阱
 

累積閱讀超過兩萬本商業管理書籍的土井英司,在最近出版的「頂尖人士閱讀時會在哪裡畫重點」一書中,分享他的閱讀方法與喜好。在說明如何閱讀商管書籍之前,我們必須學習避開閱讀商管書籍的陷阱。
 

首先,商管書籍「是否有趣」並不重要。土井英司指出,閱讀並不是為了享受閱讀,而是為了享受人生。為了享受人生,我們必須透過前人的經驗學習。最好的方法,當然是直接向前人討教。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這麼幸運,所以我們透過閱讀來學習。前人將智慧結晶濃縮在字裡行間,啟發讀者的思維、放大讀者的視野。因此閱讀時,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目的為何。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366期

 

相關文章 ARTICLES
讓人更投入的關鍵 好工作的六個元素
許多人認為,可以追隨自己的熱情,或者擁有優渥的薪資,才稱得上是「令人滿意」的工作 ... ...
2018.12.13
READ
個人管理 快樂何處尋?
快樂不是一個目的地,而是一個方向。一個人要追求的是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快樂一些,而非 ... ...
2023.10.30
READ
個人管理 第一天,也是唯一的一天
墨西哥知名主廚卡瑪拉(Gabriela Camara),在美國墨西哥擁有多家餐廳 ... ...
2019.12.30
READ
編輯部報告 最好的對手,最好的隊友
如果你問某個主管,外部競爭和內部競爭,哪個困難,你可能會發現,很多人說,外部競爭 ... ...
2022.05.30
READ
新書活動報導 選擇你的人生,放手去活
讓每時每刻所做的選擇,所冒的險,以及付出的努力,都與我們人生的總體使命感一致(不 ... ...
2022.10.31
READ
個人管理 別再急著給建議
「這個你應該這樣做啦……」,「你有試過A方法嗎……」,「你乾脆把這個改掉……」。 ... ...
2021.02.25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