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學習如何聰明地「放棄」
不是失敗,是選擇

學習如何聰明地「放棄」

EMBA雜誌446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3.10.01

 

 

放掉不值得的事情,才能抓住下一個新的機會;放棄已經投入但沒創造效果的成本,才能真正停止浪費。有時候,聰明地放棄,反而才是成功的起點。


堅持,放棄,你喜歡哪一個詞?對哪一個感覺更好?絕大多數人應該都喜歡「堅持」。


堅韌是值得讚揚的特質,它使我們為值得的事情堅持下去。但是,堅韌這種特質有時也使我們為不值得的事情堅持下去。沒錯,為了成功,我們必須有堅持的毅力,但這並不意味堅持必定能讓你獲致成功。


很多創業家或是高階主管認為,放棄就是失敗,甚至會因此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的人。事實上,失敗的故事在企業界多不勝數,失敗也是很多創新之所以誕生的原因。


巴特菲德(Stewart Butterfield)原先要開發一款線上遊戲,後來轉為開發團隊溝通的即時通訊軟體Slack。「轉為」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半途放棄。


曾贏得世界撲克牌冠軍的杜克(Annie Duke),在其著作「放棄」(Quit)一書中寫道:「『放棄』這個觀念是一顆苦到我們必須加上一匙糖才能吞下去的藥丸,但其實,去除它的負面聯想後,放棄只不過是選擇停止做你已經開始做的事罷了。」


堅持未必使你成功,成功來自堅持做行得通的事,放棄其餘的。因此,放棄是一種我們必須學習與嫻熟的技巧。


杜克在首輪評論(First Round Review)上指出,當資訊或跡象顯示我們正在做的事沒有成效,或行不通時,我們往往會更加努力於正在做的事。為何會這樣?原因是有幾股力量驅使我們想加倍下注:

 

原因一:沉沒成本謬誤。當我們已經投入很多時間、金錢、資源、心力於某件事情時,會不想改變航道。我們這麼想:「若我現在停止,就白白浪費我和員工投入的一年半時間與心力。」但事實是,繼續讓他們堅持不懈於已經不值得投入的事情,那才是浪費他們的時間。
因此,我們應該開始把浪費當成一個前瞻問題來思考,而非一個回顧問題。

 

原因二:現狀偏向。我們有偏好維持現狀的傾向,我們對於維持現狀或堅持目前的計畫,所產生的壞結果容忍度,遠大於我們對新行動產生的壞結果容忍度。


原因三:傾向用及格,或不及格來評量目標。我們一旦設立終點線,就會以及格,或不及格來評量;在二六.二英哩馬拉松賽中,若你跑了二十英哩後退出,那就是不及格;跑完全程,那就是及格。儘管跑二十英哩優於完全不嘗試,但比起完全沒嘗試,跑了二十英哩後卻放棄的感覺更差。完全沒嘗試的話,沒人會說你不及格;但中途放棄,你就被評或自評為不及格。


企業創辦人也有這種必須跑至終點線的心理:「若沒人買我們的產品,顯然是我們的產品還不夠適合市場,還未到達終點線,所以我們要繼續調整產品。」但很多時候,他們忽視自己已經偏離軌道的訊號。


杜克建議,當你訂定目標時,必須也事先訂定「除非」,也就是什麼狀況下要停止,以防自己陷入放棄困難症。

 

成為更好的放棄者

 

那麼,創辦人如何克服這些認知挑戰,做出更好的決定呢?以下是杜克建議的五種策略:


1.先確定你能成功訓練猴子


若你想訓練一隻猴子站在一個臺座上表演耍火把,你不該先建這臺座,而是應該先確定你能成功訓練這隻猴子,因為這是瓶頸。換言之,若你無法解決最困難、不確定性最大的部分,那就沒有必要先做任何其他的事。


Google X執行長艾斯泰勒(Astro Teller)就是使用這方法。為了儘快研判一專案值不值得做(或值不值得再做下去),他要求專案團隊先處理困難部分,這是因為其他部分只會創造出有進展的假象。

 

先建臺座還有一個問題:投入於建臺座的時間、心力、金錢不僅構成沉沒成本,還會使你的「創辦人身份」更加強烈。一旦你發現你無法成功訓練猴子時,你會更難放棄。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專訪 知名創新顧問安東尼 Scott D. Anthony 危機,最好的創新時機
在艱難時刻,你更需要集中資源來創新成長。砍掉公司裡的「殭屍」,快速佈局反轉,才能 ... ...
2020.04.29
READ
國際品牌大師-林斯壯 Martin Lindstrom 照顧你最重要的資產:員工
當全世界受到疫情影響,準備緊急迫降, 你會先看公司的財務狀況,還是會先照顧好你的 ... ...
佐登妮絲國際公司執行長陳佳琦 我的工作是「做人」
從美容店起步,佐登妮絲拓展到化妝品研發製造、醫美診所,近年又打造美容生技園區,跨 ... ...
2022.07.28
READ
台鉅生技 把自己當成客戶的行銷部門
面對公司團隊與客戶之間的資訊落差,台鉅透過哪些做法,串聯業務面與產品面,讓團隊更 ... ...
2025.03.31
READ
不是說100次就好,不是他知道了就會做到 如何幫助別人真正改變
根據統計,公司推動的變革專案中,只有三成會成功;會按照醫生建議,改變作息的慢性病 ... ...
2019.12.30
READ
每家企業都應該有的「常識部門」 抱歉,因為「公司規定」
顧客只是要問簡單的問題,卻必須經過層層轉接;不合乎邏輯的愚蠢規定,公司團隊卻人人 ... ...
2021.03.3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