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ESG當策略
二○二一年一場大辯論,決定了台灣最大熱熔膠製造商德淵的重要發展。不是推出新產品或蓋新廠,蕭向志和高階主管決定,以ESG作為發展主軸,推出綠色材料策略合作平台。蕭向志如何打破過去做法,串起上下游夥伴,一起合作?
他形容自己反骨。在建中就讀時期,他閱讀黨外雜誌,對於本土意識非常強烈;讀清大時,他投入環保的各種運動,也沒有缺席野百合學運。
畢業後,卻反差很大的,他加入了父親蕭錦聰創立的化學公司德淵。「如果你對社會這麼有意見,你需要一個著力點,為什麼不進來公司看看,從那裡出發看可以做些什麼?」曾經擔任國小老師的父親引導他思考。
德淵董事長蕭向志加入公司,也開始了他的自我辯證的旅程。
德淵集團創立於一九七六年,是台灣最大熱熔膠製造商,主要提供熱熔膠、特用化學品、黏膠、接著劑黏著解決方案。九○%產品為工業用途,一○%針對消費市場,包括著名的產品三秒膠。二○二四年,公司營收三六‧七億元。
蕭向志從基層做起,對他衝擊最大的,是外派大陸六年。面對人才流動、人性考驗等領導管理的龐雜課題,他從建立流程、系統來解決問題,並建立關鍵客戶制度。「那是真正讓我從中階主管,邁向高階主管視野的轉捩點。」他這麼說道。
二○二一年公司內的大辯論,是影響德淵發展的一個關鍵時刻。當時,公司走到了一個階段,要再進一步成長,從地理市場、從產品線,似乎都有侷限。他請高階主管一起辯論未來公司的發展方向,最後決定以環保永續ESG,作為公司未來發展的主軸,建立GPS平台(綠色材料策略合作平台)。他強調,「如果大家認為ESG有商機,我應該是幫助我的客戶、利害關係人、夥伴,在綠色環保上更成功。」
他把綠色當策略,邀請上下游夥伴共創永續產品。這個工程非常困難,但也許父親當年說得對,德淵的這個角色終究成為蕭向志想改變世界的切入點。
他最近接受EMBA雜誌專訪,以下是專訪摘要:
■回頭來看,你加入公司後,哪一段時期讓你有最大的成長?
□在台灣我從基層開始做起,也轉調到各不同部門歷練。我覺得如果要增加自己視野,沒去大陸歷練不行。二○○九年,我們廣州的新廠建成,我主動提出我全家一起外派。那是真正讓我從中階主管,邁向高階主管視野的轉捩點。
在大陸,其實會發生很多我們在台灣意想不到的事情,你每天就是在處理緊急狀況。我認為從中比較挫敗的是,很多大陸德淵的同仁學一學就自己出去做。但我們也不能因為這樣就喪失信心,因為大陸是一個成長的新興市場,一定會有些人跑出去想當老闆。
但你還是必須繼續培育在地的幹部,不可能把台灣幹部一直往那邊派。最終你所有海外子公司的主管,一定要當地化。到二○二四年,以大陸重要的熱熔膠事業部來講,我們只有一個台幹,其他全部都是大陸主管。這是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的地方,但是那一段過程真的是蠻艱辛。
在人才不斷流失的狀況,你怎麼保持大陸成長的動能就很重要。以前是靠人在運作大陸的體系,後來我們把它改成是用流程跟制度在運作,一些關鍵人才流失時,起碼能保住一些客戶或是商業機密。
制度跟流程,我認為是人的骨骼跟血液,除了身體的架構鍛鍊好以外,靈魂更重要。靈魂是什麼?二○一○年我們在大陸請了一個外部顧問,把美國的一套成功做法,適合的移植到我們公司。其中最關鍵的是,讓我們在大客戶經營方面,取得關鍵性的成功。食品飲料業是一個民生必需品,要用膠黏才能打包運輸。大陸大部分大型的食品飲料公司,都逐漸成為我們的大客戶。
以前我們不知道怎麼經營關鍵客戶,想到A就做A,想到B就做B,當我們知道方向和怎麼去做的時候,整個公司好像活起來了,大家也看到,真的拿得到訂單,公司凝聚力整個都拉起來。到今天,大陸地區的獲利已經佔我們最重要的來源。
■你們是化學產業,營收卻有八六%來自綠色材料,公司在ESG方面的策略是什麼?
□我們公司的哲學,也是蕭創辦人訂的,叫作「追求均衡發展永無止境」。它跟ESG有什麼關係?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我發現聯合國的SDGs的十七項,其實也是「均衡」這兩個字,終結貧窮、消除飢餓、氣候行動等都是。
二○二一年年初,我在公司裡面提出一個未來願景的大辯論,大家都知道ESG,可是這件事情到底跟我們公司營運有什麼關係?最後我們就辯論出一個GPS(綠色材料策略合作平台)的模型,整合上下游一起做環保。我們的邏輯是,我自己ESG做好了,可是我的商機在什麼地方?如果大家認為ESG有商機,我應該是幫助我的客戶、利害關係人、夥伴,在綠色環保上更成功,一起取得新的商機。
舉例來說,保特瓶丟到資源回收桶,其實回收還沒開始。寶特瓶上貼標的材質,跟瓶子材質不一樣,異材質不可回收。因為回收混在一起,它出來的東西就不是原來的那個材料,沒有辦法再重複運用,所以一定要把標籤脫掉。
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鹼水脫標,鹼性有溫度的狀況下,我們的熱熔膠會讓標籤從寶特瓶自動脫落,不用人去撕,分開之後就可以回收了。在澳洲我們已經是這方面最大的供應商。
當我們做了之後發現,如果沒有上下游整合,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後來才提出這個綠色材料策略合作平台。為什麼說需要上下游整合?第一,澳洲政府要立法,標準回收程序,回收業者也必須配合我們的溫鹼水脫標做法。我們負責做這個膠,食品飲料業者也必須要採用我們的膠,這中間起碼要有四到五個夥伴,全部願意做同樣規格的事,最終你的環保方案才能成形。
我們在二○二一年會有那個辯論是因為,對於德淵的成長動能,我已經想不出任何其他有效的策略。在地理區域上繼續設廠,固定資產支出太高了;在產品線上,也不可能每天都有新的產品。這兩個維度以外,有沒有第三維度可以出來?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