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學習的輸入與輸出
編輯部報告

學習的輸入與輸出

EMBA雜誌387期 / EMBA雜誌編總編輯方素惠
2018.11.15

 

你讓團隊成員上了很多課程,但不知道為什麼,總感覺沒有明顯的成長。於是你再增加課程,結果也是一樣。
 

這時候,解方很可能不是上更多課程(輸入),而是讓員工設法輸出。日本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指出,關於學習與成長,如果你輸出太少,就算輸入再多也是枉然。輸入指的是大腦透過看或聽,來吸收資訊;輸出指的則是,大腦處理資訊後說出來、寫出來,或付諸行動。
 

研究顯示,輸入時,大腦中的資訊看似增加,其實不然;反而在輸出時,大腦中的資訊會由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成為真正的成長。
 

對主管來說,這個意義是,與其在會議中不斷苦口婆心對員工「輸入」某些觀念,不如運用部分時間,讓員工討論、試做。透過輸出的過程,這個概念才會對員工發揮作用。
 

此外,根據研究,輸入跟輸出的黃金比例是三比七。也就是說,對書裡的內容,用三分鐘來記憶,用七分鐘來分享或練習,這樣的效果最好(見387期「學習的輸入,成長的輸出」)。

 

如果學習是輸入與輸出之間的掌握,創新則是熟悉和新奇之間的拿捏。談到創新,很多人都認為要跳出框框,有全新的創意才是好的創新產品。事實上,一個新產品若一開始太新奇,反而可能讓顧客無法接受。根據研究,創意有一個曲線,要夠新奇,才能引起人們的興趣;但也要有足夠的熟悉度,才能提高產品被接受的機會。
 

舉例來說,臉書推出之前,已經有另一個社交網站校園網絡(CampusNetwork)存在。它不僅更早推出,功能和特色也遠比臉書還先進。為什麼最後它不敵臉書?原因就是,它的應用程式內含太多功能。在那個時候,人們還不太能接受這麼新奇的東西。反而臉書以漸進的方式逐漸增加功能,讓大家慢慢地適應。因此,在一定的型態裡發掘新奇,產品反而更可能暢銷(見387期「將創意變成暢銷商品」)。

 

要提高公司的銷售成績,還有一個秘訣是,對待你的銷售人員,像對待顧客一樣。舉例來說,你會研究顧客的購買流程,減少其中的障礙;同樣地,你也應該幫助銷售人員排除銷售的障礙,例如減少書面報告、行政作業,讓他們把心思放在銷售的核心工作上。
 

另外,公司常會分析高獲利的顧客有哪些特質,希望多找到這樣的顧客;同樣地,公司也應該要分析高績效人員的特質,雇用相似條件的人(見387期「對待銷售人員,像顧客一樣」)。

 

其實更擴大來說,公司不僅應該對待銷售人員如顧客,同樣的概念也適用於其他所有部門的人員。


 

相關文章 ARTICLES
成功經營 漫威英雄印鈔機
鋼鐵人、美國隊長、雷神索爾,這群超級英雄在電影裡拯救了人類,在電影外則拯救了東家 ... ...
2017.06.16
READ
創新創業 在擁擠市場竄出頭
許多人在創業時,花了很多時間,希望想出一個大熱門產品。然而,如果回頭去看全世界最 ... ...
2021.06.30
READ
Tahan航太管理顧問公司總裁廖宜椿主答/編輯部撰文 製造商如何提供深層服務?
想成功轉型,添加客戶端價值元素,需要注意哪些原則? ...
2019.02.13
READ
全鋒事業總經理暨共同創辦人于蓓蒂 碰到困境,才能學會轉彎
道路救援會員制推不動,那就和保險公司、汽車公司合作;發現加油站經營不易,那就改為 ... ...
2023.10.30
READ
暢銷書作者李夏琳 Charlene Li AI時代的新領導力
面對AI浪潮,公司不只要追求「要怎麼做得更好」,更要思考「能不能換一種做法」。重 ... ...
2025.03.31
READ
哈佛商學院教授康特 成為改變的力量
哈佛商學院教授康特獲頒終身成就獎,她向管理界疾呼,走出既得利益和習慣的城牆! ...
2019.11.28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