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對問題,找到想要的人才
「多虧我即時出手幫忙,才化解了危機。」如果應徵者這樣回答你,背後代表的意義是什麼?面試時應該提出哪些問題,才能看出他的軟實力?
在面談應徵者的時候,很多主管都知道,如果想要知道一個人的某些能力,可以透過測驗來了解他;如果想要知道他的臨場反應,可以故意問他一些奇怪的問題;如果想要了解他的經驗,可以多問問他之前的工作狀況。
但是,要怎樣才能知道一個人的軟性技能,例如,他是不是具備團隊合作能力,或他有沒有同理心?
職場議題專欄作家麥克德(Sara Mccord)在繆思職涯網站(The Muse)指出,這時候,你應該努力觀察兩件事:對方的自我覺察和直覺。
不妨問以下兩個問題,從應徵者的答案中,來進行進一步的判斷:
1.可以談談看,你過去在團隊裡和別人合作的經驗嗎?
首先,要小心一種應徵者。這種人會立刻描述一個故事,某一次,他的團隊碰到了一個難題,陷入困境,一直到他騎著白馬跳進來,克服種種障礙,才拯救了大局。
這樣的回答,首先反應了應徵者沒有基本素養,不知道在別人面前批評前團隊,是一件不恰當的事情;第二,如果他腦中想到的第一個實例,是別人如何失敗,而他如何成功,代表他太過自我中心,覺得自己比別人更厲害。這就顯示了他的自我覺察能力很低,團隊合作能力也低。
你可能會問,如果這個人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的確挽救了團隊的命運呢?麥克德指出,一個好的工作者,就算講起這樣的故事,也會有不一樣的說法。他敘述的方式會更強調不同的做法或創意,而不是強調自己在團隊裡有多傑出。
有些人回答問題時,會談到某一次團隊成功合作的案例。他會談到其他團隊成員的貢獻、他自己的角色,以及他從這個過程中學到什麼。這樣的應徵者比較容易帶著團隊合作能力,加入你的公司。
2.可不可以請你分享,你某一次向別人求援的狀況?
很多聰明的應徵者都知道,應該要在回答這類問題的時候,顯示自己的優秀和正面特質。要小心的答案是:「我實在不記得,我曾經有向別人求助的時候。」這顯示他認為,只有表現自己的完美,才能在你面前留下好印象。
這樣的人不但缺乏自我覺察的能力,可能還是個危險的職場工作者。他很可能在犯錯了之後,不願意告訴任何人,或向別人求助。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3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