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要的「護城河」公司
今年五月初,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控股公司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照例召開年度聚會,公司有四萬名股東現身,照例聽著今年已高齡八十八歲的他談話。
根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他目前是全世界第四大富豪。高達八九○億美元的身家,奠基於一九六五年時,他用非常划算的價格買下了波克夏,到現在,公司一直持續多角化投資。
雖然如此,若是現在的巴菲特再回頭去看,可能不會買下波克夏。因為當時波克夏只是一家紡織公司,沒有什麼特別的產品,公司生產的不過是大宗商品,沒有顧客會要求裁縫師用波克夏的布料做衣服。
評估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以前他的標準是,「用非常好的價格購買還不錯的公司」,如今演化成「用還不錯的價格,購買非常好的公司」。經濟學人雜誌(Economist)指出,巴菲特口中所謂「非常好的公司」必須符合兩大要件:首先,公司在市場上擁有可以賺大錢的位子;其次,公司需要有「護城河」。
「護城河」指的是,其他公司不能輕易複製公司在做的事情,這樣的區隔就像護城河般保護著公司,預防對手攻進來。由於公司產製利潤的方法很安全,握有持久的競爭優勢,如果公司願意把賺進來的錢花在不斷加寬「護城河」上,則會更加分。
回顧他投資過的公司,有兩大類「護城河」。第一類是獨佔型的企業,公司所在的市場只容得下一家公司賺錢。例如,七○年代,他選擇投資某些城鎮裡唯一的一家報紙,廣告收入穩穩入袋。
第二類的「護城河」輪廓沒有第一類那麼清楚,公司雖有對手,但是公司跟顧客之間的連結穩固。由於公司產品擁有一定的品質,品牌強大到即使漲價,消費者還是不容易變心改買其他產品。例如,巴菲特買下時思糖果(See’s Candies),公司的老字號巧克力就擁有大批死忠粉絲。
即便被稱為「股神」,巴菲特也有押錯寶的時候,有些公司明顯有著難以跨越的「護城河」,但是後來的表現就是不如預期。例如,他投資過英國連鎖大賣場特易購(Tesco),公司是在一個由幾家大企業掌控的市場裡的領頭羊,是他的典型選擇,沒想到後來利潤亮了多次紅燈,於是他在五年前決定賠錢賣出。
去年馬斯克(Elon Musk)曾開玩笑說,「護城河」很無聊,一家公司的競爭優勢是來自它創新的速度。經濟學人雜誌駁斥,創新並非利潤的保證,不少想出新點子的公司,最後是看著對手從這個點子賺大錢。巴菲特的標準聽來簡單,但其實不簡單,否則人人就都是股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