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校對型主管嗎?
編輯的工作裡有一個重要的部分,那就是校對。編輯必須要校對錯字,要看文章前後邏輯是否合理,要揪出藏在裡面的疏漏。
但是編輯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找出文章的靈魂和美妙之處,放大它,打一盞燈,讓它被讀者看見。
主管的工作也有兩大類,一個是控制工作的品質,確定事情做對了;另一個是領導團隊,發展人才,讓團隊士氣高昂,朝著目標邁進。
如果你只是一位校對型的主管,整天聚焦在哪裡做錯了,哪裡「不合理」,那就要小心了。做久了,也許我們太過注意要把事情做對,而處處「校對」,忘了鼓勵部屬,看出他的潛能,協助他發光發熱。
多年前專訪暢銷書作者布蘭佳(Ken Blanchard)的時候,他強調,很多主管忙著抓住部屬的錯,而忘了抓住部屬的對(Catch People Doing Something Right,註:這是他一本著作的書名),以致於員工信心低落,團隊士氣消沉。
專訪領導大師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時,他也說,如果你不斷對員工挑問題給意見,「專案的品質也許會提高百分之五,但是員工的熱情會降低百分之五十。」
因此今年績效評估時,別忘了只是「校對」部屬的錯誤,而應該同時「抓住」他對的地方,肯定他,激勵他。
主管進行績效面談時還有一個常見的狀況,那就是在面談一個月後,你發現部屬一如往常,彷彿那場績效面談從來沒有發生。你問他,他只模糊記得幾點,說他是想要改進,但工作繁忙就先擱置一邊了。
這個問題的癥結就在於,主管把績效面談當成終點,事實上,談話結束的那一刻,才是一切的起點。因此,別忘了為改進事項建立後續的行動計畫和追蹤時間,並排入行事曆中(七○頁)。
今天,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說故事很重要,故事可以說服顧客,凝聚團隊,吸引人才。但觀察周遭,真正能用故事打動人的例子並不多。專家指出,一個好故事的要件是,要有顯著的一刻和特定的細節。如果故事太模糊廣泛,就會像一個散漫的流水帳。
例如,當你想要打動的對象是一群父母,你可以凸顯,家長第一天送孩子上娃娃車,看著車窗裡的那張小臉時,心中的不捨。這麼一來,觀眾就會覺得「你懂我」(一一○)。
原來,編輯和主管的工作還有另一個共同點,就是要會說故事。三九八、三九九、四○○。下一期,是EMBA雜誌的第四○○期,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