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天空的救護車
運送疫苗、血清等多種醫療物資,飛索的無人機成為空中救星。哈佛畢業生李諾多做了哪些事,讓醫護人員叫無人機像叫車一樣簡單?起步於盧安達的飛索,如何打造全球第一個跨國無人機配送網?
說到未來的配送服務,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場景是,在高度發展的大城市中,電商運用高科技無人飛機或汽車,將商品送到顧客門前。事實上,早在二○一六年,飛索公司(Zipline)便開始運用無人飛機的技術,只是它運送的貨物是醫療物資,而實現這件事的地點是非洲的偏遠郊區。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許多寶貴的醫療物資皆有時效性。大量進貨容易放到過期而導致浪費,少量儲存則擔心急需時來不及入手。對富裕的先進國家而言,或許問題不大,然而對貧困而偏遠的地區來說,這就是成本與人命之間的拉鋸。對此,飛索提出的解答便是在缺乏基礎建設,且交通不便的地區,運用通行無阻的無人機。
飛索的前身為羅莫提(Romotive)機器人公司,由執行長李諾多(Keller Rinaudo),和他在哈佛就學時期結識的赫特斯勒(William Hetzler),以及懷若貝克(Keenan Wyrobek)共同創立,專門生產一款名為「羅莫」(Romo)的機器寵物。但創業後李諾多認為,此產品無法與手機應用程式等新型態娛樂競爭,另一方面,他希望能創造更具社會影響力的事業,因此在二○一四年轉型為飛索。
飛索最初運送的主要是血液,如今則包括疫苗、抗毒血清、藥物等上百種物資。總公司位於美國舊金山,但卻起步於西非的盧安達,並於二○一六年在此設立了全球第一個跨國無人機配送網。
飛索在盧安達站穩腳步後,引來了其他國家的興趣。二○一九年五月,飛索進軍迦納,不到一年間,服務範圍就涵蓋了兩千家醫療院所,為大約一千兩百萬名的民眾撐起保護傘。二○二○年,飛索更是光榮返鄉,與美國非營利組織諾凡健康聯盟(Novant Health)合作,在北卡羅來納展開了區域性的服務。
二○一九年,飛索獲得一億兩千萬美元的投資,該公司至今募得的金額共達兩億兩千五百萬美元,估值也衝到十二億美元。這些資金可望支持飛索進一步擴展到全球,包括非洲、南亞、東南亞,以及美洲等地。
事實上,飛索想要解決的問題並不是發展中國家獨有的,也正是創辦人的故鄉美國所存在的困境。在接受CNBC採訪時,李諾多便指出:「人們認為我們所做的事,是要解決發展中經濟體的問題。然而美國偏鄉地區醫院也正以驚人的速度一一熄燈。近年來居住於鄉村的人們預期壽命正逐漸縮短。」
李諾多期望的,是透過跟政府、醫療院所、製藥公司等的合作,讓所有人不管住在哪裡,都能獲得更高水準的醫療,不因關鍵物資晚了一步而喪命。但是李諾多並不打算將飛索當作慈善機構經營,而試圖將飛索打造成兼具公益與私利的組織,以求永續經營。
只是想解決物流問題
李諾多創立飛索的過程,看似崎嶇且意外,但事實上是有跡可循的。
在哈佛唸書時,他曾同時修習經濟學與生物科技學,並將DNA與RNA製成微型電腦,讓它們可以有如細胞當中的醫師般運作,並將研究成果發表於生科領域的權威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此時他才十九歲,是該期刊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著作者之一。
畢業後,他曾任職於管理顧問公司,當過職業攀岩手,最終在二○一一年創業。當時他創辦羅莫提的動機之一,就是想把機器人學(robotics)領域的科技,用來打造對人們有重要意義的事物。因此在思考轉型時,他仍是關注如何運用機器人學。他認為,機器人學很適合用來處理無聊、重複的事物,於是將目光轉移到物流,並開始尋找物流是痛點的地區。
最後他決定以盧安達為起點。在接受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旗下的供應鏈季刊(Supply Chain Quarterly)訪談時,李諾多表示,這是因為他們希望能盡快達到全國性規模,因此所選定的國家就得小一點;此外,該國必須要有個積極投資於科技與醫療保健的政府,而盧安達正好符合這些條件。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