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適應複雜的領導力
在充滿矛盾與混亂的時代裡,唯一不變的事,就是世界會一直改變。想要帶領團隊在混沌中走出一條路,起點就在你的內心。從接受混亂,到重新定位,領導人必須進行一場內在的自我轉型之旅。
今天,我們活在一個令人困惑的兩極化世界,複雜得令人頭暈目眩,而且充滿令人不解的矛盾狀況。這個時代為領導人帶來了空前的挑戰。
在正常的環境與情況下,要領導人用慎重、持平、不情緒化的方式,做出考慮周延的冷靜決定,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現今的世界又比以前更難預料。
當企業領導人面對瞬息萬變的陌生情況,而且沒有明顯的選項可以選擇時,當他們承受各種利害關係人的不同期待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時,以及當他們做出錯誤的決定,可能對公司的品牌與營收造成負面衝擊時,他們要如何做出對的決定?
「按照可預測性來做決定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跨國學名藥公司西普拉(Cipla)執行長沃赫拉(Umang Vohra),一語道破今日企業領導人的挑戰。做出困難的抉擇、挑出優秀人才,以及為結果負起責任,是領導人的工作,但事實證明,這些任務已經越來越難以達成。
BCG亨德森智庫團隊(BCG Henderson Institute)與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研究員,共同進行一項企業壽命研究,以三萬多家上市公司為對象,時間範圍為五十年。研究結果發現,企業消失的速度變快了。
為了防止情況惡化,許多領導人因此展開了工程浩大的轉型計畫,以因應世界的變化。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基於人類的大腦運作、處理資訊與理解世界的方式,他們必須改變自己,才能做出對的決定。
企業領導人的新任務
事實上,當世界變得越來越變化無常、難以預測與難以管理,領導人就越沒有條件退居被動。相反的,他們應該主動出擊,培養自己和公司辨識與回應挑戰、權衡協調,以及找出解決方案的能力。以下是BCG顧問公司所提出的一套三步驟行動綱領:
1.接受世界的真實面貌,明白它不會如你所期望的那樣
我們出於天性,會希望世界按照我們的期望運行。但當事與願違時,當我們面對複雜、一無所知,且充滿矛盾的資訊時,我們就會任憑認知偏誤當家作主。我們將事情簡化,套用刻板印象,我們因為不知所措而陷入混亂的思考,並做出糟糕的決定。
領導人必須了解這個世界的真實狀況,並學習接受它。一位神經學家告訴我們,領導人應該把自己當成「來自外太空的觀察者」,從這個觀點來看世界。令人意外的是,最成功的領導人往往沒有這麼做。這是因為,成功容易使人自滿與過度自信。當領導人接受並真正了解世界的真實面貌,就比較有機會找到實際的方法,來扭轉現況。以下是兩個方法:
領導人層面
反思、修正、擴張參考架框
在嘈雜、錯綜複雜、變動快速的環境中成長的領導人,似乎格外適合現今的世界。一些全球數一數二企業的領導人就是在開發中國家成長的,例如,微軟(Microsoft)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與字母控股(Alphabet)執行長皮查伊(Sundar Pichai),都是在印度出生。印度有十三億人,官方語言超過二十種,是個對各種宗教信仰都能兼容並蓄的國家。
同樣的道理,被外派到世界各地的高階主管,在親眼觀察別人的做事方式之後,往往也都會有較好的事業發展。一家全球性消費品公司的一項政策就是,把有潛力的主管外派到其他地區歷練。這家公司的一位主管表示,這些外派經驗教導他,要根據觀察,重新建構這個世界,而且絕對不要將任何事物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不一定要在多元化的環境出生或工作,才能成為傑出的領導人。不過,我們必須找到方法避免自己陷入,心智模型形成的先入為主觀念、特定偏見,以及個人偏好。
其中一種方法是採取客觀視角,花時間進行反思,從事實際的活動,並且以有意義的方式從日常喧擾抽身。例如,推特(Twitter)執行長多西(Jack Dorsey)會採取多種策略,來清理腦袋裡的雜亂思緒,讓自己變得有效率,包括每天冥想兩次,每週有兩天走五英里路去上班,以及每天寫日記。
要防止大腦因遭受不熟悉的事物衝擊而癱瘓,另一個方法是擴張參考架構,使大腦辨識新刺激的模式變得更多元。神經學家發現,人類大腦擁有強大的可塑性,到世界各地旅行,接觸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文化,以及不同的做事方法,都能幫助大腦重塑。
例如,若你在私營部門工作,可以試著去了解公共部門的做事方式;若你在歐美工作,可以試著到亞洲的企業觀摩;若你執掌一家大型企業,可以試著去拜訪小型創新公司的創辦人。印度的一位執行長指出,在瞬息萬變的科技界,她每季至少會造訪一家「有趣的」新創公司。
除了到外地旅行,你也需要心靈上的旅行。假如你一週五天、每天抽出一小時閱讀、反思與學習新事物,你會得到「複合學習」的益處。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說,他把八○%的時間用來閱讀與思考,因為知識「會像複利一樣越滾越多」。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