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用AI科技,打破聽診限制
聿信醫療器材科技

用AI科技,打破聽診限制

EMBA雜誌418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1.05.31

 

運用AI科技,聿信讓兩百年歷史的聽診器,有了新的樣貌,也讓遠距醫療、非接觸式看診成為可能。
 

近來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除了減少不必要的外出之外,許多民眾也盡量避免不去醫院。然而對於有看病需求的人來說,此時,如果可以進行遠距離、非接觸看診,那該有多好?


事實上,二○一八年創立的聿信醫療器材科技,在做的正是這件事。三年前,公司掌握相關技術,推出AI即時呼吸聽診監測儀。


聽診器是醫生看診時最常使用的器材,但它已經有兩百年的歷史了,在使用時,醫生必須與病患近距離接觸,且往往只能聽見聽診當下的聲音。「我們解決了過去聽診無法穿越時間空間的問題。」聿信創辦人、亞東醫院醫師許富舜說道。


聿信研發抗噪貼片,取代傳統聽診器,將貼片貼在病患的胸口,系統能連續偵測,並記錄病患呼吸聲音,傳送回手機等裝置,除了傳遞聲音之外,也以視覺波紋的方式呈現呼吸狀況。這讓醫生就算不在病患病房內,也能即時了解他的呼吸狀況,又或者,能根據他前一夜一整晚的呼吸狀況,調整醫療方式。


許富舜是一位重症醫師,在加入亞東醫院以前,他曾是台大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目前,他是台大生醫電資所博士班候選人,是少數擁有醫療與資訊科技專業的專家。「在這個交集點上,我可以創造出什麼樣的價值?」他指出,「在醫療裡是一條命、一條命的救,如果能走入居家照護,就能拯救更多生命。」他因此創立聿信。


「我們的特色是,有很強的抗噪,邊緣的運算,以及AI的平台,能連續遠距聽診,以AI的方式輔助治療。」許富舜指出,聲音的判斷是很主觀的,AI平台能降低判斷標準不一致的問題,並透過視覺化,為醫師標示出異常的部分。


許富舜認為,目前許多醫療機器對於心跳、血壓、體溫等的掌握都很好,可是就是缺少了對呼吸的監測。他舉例說明,台灣一年有超過百人在不插管的麻醉過程中,發生意外,若能運用相關醫療器材,第一時間掌握病患呼吸的狀況,往往能降低憾事的發生。


聿信的團隊由電子、醫療、物聯網領域的專業人員所組成。二○二○年,聿信獲科技部評選為「台灣十家最酷科技新創」,公司的AI即時呼吸聽診監測儀,通過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審查, 目前已運用於醫院、醫學中心和整形診所中。


聿信醫療的投資人侯鈞耀觀察指出, 「用AI輔助高階工作者的常態性工作,才能讓他們更有多時間做高價值的工作。」他認為,聿信在做的就是這樣的事,公司運用AI,輔助醫生做例行的工作,例如,盯著監測器看或是聽診。


另一方面,公司的產品可用在專業的醫療領域,例如加護病房,也能進入消費領域,像血氧機。「因此,它的想像空間變得很大,這是我投資的主要原因。」侯鈞耀說道。


許富舜指出,聿信的商業模式有兩個主軸,一個是監測器材本身,另一個則是AI平台。在醫院,監測器材可以偵測病患在開刀中,或者是重病患者血氧的變化;在居家,可以監測氣喘病患在運動過程中血氧變化趨勢等。


AI平台端的運用則是在遠距離醫療。許富舜舉例說明,病患運用公司產品收集完呼吸聲音後,平台會告訴病患大概的情形,並將資訊上傳給醫生,若醫生認為呼吸聲聽起來有些異常,便會建議病患去醫院照X光,或進行藥物的調整。


慢的同時,找到加速的方式


然而許富舜也指出,相較於其他產業,醫療產品的業務成長模式不太一樣,這會是公司面對的一項挑戰。許多產業看重毛利率,醫療產業著重的則是長尾(long tail),「它不是轉換成量,而是轉換成在醫界專業的reputation(信譽)。」


許富舜舉例,如果臺大醫院用了一台監測器,院方不會馬上接著用一百台,而是其他醫院看到後,也跟著使用這一台。另一方面,當產品在台灣醫療市場順利運作後,要如何連結到國際醫療市場,也會是另一個挑戰。


侯鈞耀則認為,有兩個關鍵會對聿信的發展有幫助。首先是快速合作,「我認為,它的強項是在做演算法,平台把收到的聽診訊息,透過演算法回饋出結果。」因此他認為,要做平台,就應邀請更多夥伴加入,包含內部人才以及外部合作夥伴。例如,公司可以和消費性電子大廠合作,運用他們開發的硬體搭配公司的平台。


第二則是,聿信必須盡快讓消費者理解,公司在做的是什麼。侯鈞耀觀察指出,AI在消費型領域中很容易被誤解,因為一般人搞不清楚其中真正的專業,甚至會覺得AI是一種好玩的東西。


這個情況可能造成,如果A公司先做了,消費者一窩蜂地被吸引,就算第二家推出類似產品的公司做得更專業,消費者也不會理解。因此他建議,聿信在進入消費性市場時,必須快速地讓所有人知道,公司在做的到底是什麼。公司也可以考慮邀請更多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業開發)人才加入。


和許富舜訪談的那天,是五月初,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升溫之初,他在百忙之中撥出了醫療會議後午休的空檔受訪。在南港國家生技園區大廳裡,他說著自己的理念以及公司在做的事情,之後又快速地趕往下一場,針對疫情和政策說明所接受的電視訪談。


醫療在今天的世界裡,角色越來越重要了,而醫療科技未來可能扮演的角色,也許才剛剛開始。

 

聿信醫療器材科技

1.創立時間:2018年

2.產      品AI即時呼吸聽診監測儀

3.主要顧客醫院、診所

4.商業模式醫療器材販售

 

相關文章 ARTICLES
企業文化 財星百大最佳僱主
財星雜誌日前公佈了年度最佳百大僱主名單,谷歌已經連續六年拿下第一名。 ...
2015.06.01
READ
你覺得這產品如何? 產品回饋,應該這樣給
向同仁展示新產品,卻得到一堆不專業的批評;給別人產品回饋,卻惹來一陣怒氣。想讓回 ... ...
2019.01.29
READ
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鄭博仁 創業從解決你在乎的問題開始
他是矽谷和海峽兩岸創投界的傳奇人物,他投資過超過一百五十家公司,協助六家公司成功 ... ...
2019.06.01
READ
創兆生物科技公司 用數據打造更好的醫療體驗
如果把運用於零售產業的數據分析,以及經營顧客的方式,放入醫療產業當中,會產生什麼 ... ...
2021.07.27
READ
執行力公司總經理 鄭偉修主答 如何運用私董會解決團隊問題?
有什麼方法能讓團隊,在遇到問題時互相學習,幫忙彼此一起想到解決方案? ...
2019.10.31
READ
海豹部隊指揮官教你擊破領導困境 面對領導的六個棘手現場
昔日同事變部屬,我該怎麼領導他們?該如何讚賞部屬,卻又不讓他鬆懈,而激發他更努力 ... ...
2020.02.25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