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能夠交班傳承,是一種成就感
大瓏企業董事長劉惠珍

能夠交班傳承,是一種成就感

EMBA雜誌423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1.10.28

 

 

不懂製造,卻選擇做醫療產品創業;沒經驗,但積極爭取與龍頭合作;公司上軌道後,立刻規劃交班與傳承。劉惠珍快又叛逆的腳步中,大瓏成為最大手術電燒刀製造商。


大瓏企業董事長劉惠珍的創業歷程有點戲劇,又有種叛逆的精神。一個富家女兒決定要證明自己,她選擇創業,而且投入一個高門檻,極專業的市場。她做手術用的電燒刀。


「創業時,我就決定要做差異化的東西,」她說,「它有一定的進入門檻,能避免高度競爭。這也保障了我們第一天做的產品,到現在三十幾年還在做。」


一九八七年創立大瓏,劉惠珍從媒體資料上挑選了電燒刀的最大廠商Valleylab,直接登門爭取合作。隨著客戶成長,大瓏也不斷提升能力,從單純代工製造,到設計製造。她甚至主動出擊,向客戶提案創立第二品牌,由她負責供給,成為客戶緊密的合作夥伴。


她的策略奏效。今天,大瓏是全球最大手術電燒刀製造業者,全球市佔率二七%,等於每四支電燒刀,就有一支來自它,可說是醫療產業的隱形冠軍。大瓏的其他產品還包含微創手術醫療耗材、急救醫療耗材,以及骨科器材。今年公司營收預估達四十億元。


劉惠珍總是想在前面,過去幾年來,她已經規劃好接班和傳承計畫。問她,如果時光倒流,會有什麼不同的做法,她毫不猶豫地說:「多聽老人言。」


她遺憾當時沒有和父親分享困難;她的舅公王永慶原來想要投資她,她也拒絕了。「現在有時候碰到問題時,我就會想,他會給我什麼忠言和指導?」她感慨地說。


劉惠珍最近接受本刊專訪,分享她經營企業的歷程領悟,以及交班傳承時的思考,以下是專訪內容摘要:


■許多人會循著主流市場,但你一開始走的就是比較特殊的市場。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思考是什麼?


□從市場觀點、消費形態和行為來看,在創業時,我就覺得要做差異化的東西。我們選擇電燒刀,它屬於侵入性的第二類產品,有一定的進入門檻,能避免高度競爭。這也保障了我們第一天做的產品,到現在三十幾年還在做,這個跟電子消費產品很不一樣。


之後,我們決定跟著標杆企業走,跟它學產品、組織文化、公司治理等等。我們選擇電燒界的龍頭老大Valleylab。雖然我們小,但我常跟他們講,我是你的策略夥伴,他們基本的電燒產品幾乎都是我們做的。


另外,早期很多台商都去大陸,我一九八七年回台灣,台灣缺工、缺土地,可是人親土親。如果要留在台灣,就要想辦法自動化才有競爭力。醫療產品是一個小眾市場,不見得有那麼多的量,如何讓產品有更好的附加價值?


我們就從當初非常人工,走到半自動化,再到全面自動化,開始運用機械手臂、AI、 IOT(物聯網),改善製程。電燒刀是一般開刀房必備的產品,這個產品做了三十幾年沒變嗎?絕對有,我們自動化後,設計當然要改變,要讓它更有競爭力。


■之後你也拓展到其他市場,你是怎麼選擇要投入哪些領域?


□我們想要走到一個比較獨特、利基的市場。二十年前,就從一般的外科走向比較特殊的科別,尤其是走入骨科,我們沒有去做比較一般的骨釘、骨板,還是專注在做跟電燒有關的器材。之後挑選在運動醫學方面專精的公司一起合作,踏入了運動骨科醫材。


■為什麼你會這麼早就開始規劃交班?這個事業是你一手創立的,你不會有失落感嗎?


□我想是因為我的父母吧!我父親晚年身體開始不好時,他做了很多的措施,加上我母親在我創業時說過:「有辦法開始,要有辦法結束,才叫作成功。」他們永遠以身作則。後來雙親生病,我就開始有一個觀念是要傳承。


我覺得能夠交班是一種成就感。沒有捨哪來得?作為一個創辦人,讓公司能走下去才是你的使命。有人來接,你會感激他。用這樣子的心情,就沒有太多的「你真的可以離開嗎?」的感覺。


我不是上班族,遞辭呈就可以退休。人才取得、未來產能和科技,這是要部署的。三十多年來,我們跟大廠不只有生意上的關係,也有一些情誼。有時候你要幫接班人講一些話,讓他好做事一點,這就是我未來的角色。其實去年我滿六十五歲就應該退休,因為新冠肺炎、建廠的延遲,所以延到明年。


要多聽老人言


■如果時光倒流,在經營事業的過程中,你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做法?


□要多聽老人言。我是一個蠻自我的人。回來台灣自己創業做生產,我父親反對,前幾年真的是非常辛苦。等到真的放鬆下來,我的長輩都年紀大了。


我父親一定有很多經驗,如果早一點在餐桌多跟他分享我的困難,冤枉路可能就會少走一點。或者我的舅公王永慶先生,在退休後說要投資我,那時我跟他講現在還不是時候。我覺得很可惜,一個這麼有經驗的人,如果多讓他參與,可能現在又不一樣了。


也遺憾他們都離開了,現在有時候碰到問題時我就會想,他們會給我什麼忠言和指導?站在他們思考的立場來看事情,我應該要怎麼做?如果讓我重來,我一定要多花一點時間跟他們接觸,聽他們遇到難題時怎麼處理。所以我才會要在健康時就退下來,給晚輩比較切身的指導,還有人脈上的傳承。

 

相關文章 ARTICLES
高影響力對話 來場有效果的對話
去年,一項研究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在招聘企管研究所應屆畢業生時,最重視的是求職者的 ... ...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 企業應如何面對ChatGPT?
ChatGPT能寫文案,有些員工擔心自己會被取代;公司的高階主管也擔憂,未來公司 ... ...
2023.03.30
READ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總監萬岳憲 如何提高判斷數據的能力?
過去,公司曾經因為蒐集了錯誤資訊,高估市場需求,造成過多的庫存量。為了避免再出現 ... ...
2020.12.31
READ
春池玻璃董事長特助兼研發長吳庭安 用創舊,做創新
囤積近三萬公噸的面板玻璃,讓春池一度陷入瓶頸,吳庭安運用這些玻璃,開發出全新建材 ... ...
2019.02.20
READ
熱門話題 Lush退出社群平台後,如何行銷?
知名美容品牌Lush宣布退出臉書、IG、抖音等社群平台,讓業界人士感到震撼。離開 ... ...
2021.12.29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