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今天的投入,明天的資產
叡揚資訊公司董事長張培鏞

今天的投入,明天的資產

EMBA雜誌426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2.01.25

 

從代理軟體出發,到做專案、推出套裝產品,叡揚資訊近年更成為雲端軟體服務的提供者。哪些堅持和取捨,讓張培鏞在以硬體為主的台灣產業中,走出一條軟體路,並在國際軟體大廠的夾縫下,掙得一席之地?


對很多軟體創業者來說,相較於為客戶寫程式、做專案,如果能夠發展套裝產品,將成果複製和規模化,提供給多家客戶,那該是多麼美好的理想!


然而,從這端跨到那一端卻異常地困難。「你可以蓋三層樓的大樓,跟可以蓋摩天大樓,是兩碼子事,你的材料、工法和結構完全不一樣。」回頭來時路,叡揚資訊董事長張培鏞說道。


張培鏞畢業後擔任臺北榮總的系統工程師、台灣惠普(HP)系統工程師。一九八七年,他創立叡揚資訊,提供企業應用軟體解決方案。


「當初創立公司時,我就有個根深蒂固的想法,一定要開發自己的東西。」他說。因此,在代理國外軟體、為客戶開發軟體專案幾年後,他決定轉型做產品。經歷了幾年的虧損,調整組織結構等種種準備後,公司產生了很大的演化。「以前是A專案、B專案、C專案;做產品後,產品是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一直往前做。」他說。


這個重要的決定也左右了公司的命運,叡揚資訊成為今天台灣資訊軟體業的領導廠商之一,主要的客戶為政府單位、醫院、銀行等產業。二○二○年十二月,公司股票上櫃。二○二○年EPS四‧八八元;二○二一年營收一一‧八一億元新台幣。


從專案轉向產品,再成為雲端軟體服務(SaaS)的提供者,叡揚擺脫了很多軟體公司的宿命,成為和大型外商競逐市場的企業。
張培鏞如何在以硬體為主的台灣產業,走出一條軟體的路?如何在國際軟體巨人的夾縫下,掙得一席之地?他接受本刊專訪,以下是專訪摘要內容:


■早期台灣很少企業把軟體當成一個事業,你們卻決定專注在軟體上,你是怎麼思考的?


□我認為人生受第一個工作的影響是深遠的。我第一份工作在榮總,幫他們做資訊化的過程,我看到大型醫院在資訊化前跟後的差異很大。資訊化的過程,帶動了很多的作業可以同步進行。


後來我短暫加入外商,我發現,外商大部分只是把國外做完的產品拿到台灣賣,沒有真正在做軟體的解決方案。另外有些公司做硬體非常成功,如果要做軟體會有文化的衝突,在一個領域很成功,要再跨入另一個領域也比較困難。


後來我跟朋友成立這家公司,就決定專心只做軟體就好。這在早期非常辛苦,那時很多公司都是買硬體送軟體。我跟合夥人說,如果我們要做軟體,就不要花時間去做硬體。因為做了會分神,公司的主力就不會放在軟體,而且硬體之後有問題你還要服務。策略就是一種選擇,你捨掉這件事情,才可能得到另外一件事情。


第二,我們要怎麼活下去,要活著才有機會。根據以前在榮總的經驗,我就去國外找了一些IBM大型主機會用到的軟體,代理一些軟體進來,提供給使用大型主機的客戶,像是政府單位、醫院、銀行。我認為,那時我們選對了幾個產品和公司,我看兩件事情,第一,這個產品是好的,符合國內的需要;第二,這家公司文化不錯,很專注而不是什麼都做,因為這樣他們才能把幾件事情做好。


另外,從很早期我們就決定,要把國內客戶的服務做到位。你賣軟體給人家,服務沒有跟上,客戶會很辛苦。公司成立三、四年之後,客戶覺得我們還不錯,就找我們去幫他們做軟體的專案開發。


當初成立公司,我就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想法,一定要開發自己的東西。我們發現有幾個東西,是很多機關或企業都會用的,像公文管理。當政府推一件事情時,它的外溢效應是很大的。當時政府在推公文管理,其實也是每家公司都需要的,我們就它變成一個產品。


■要從做專案變成做產品,過程中曾經遇到哪些挑戰?後來發展出哪些不同的做法?


□要從一個專案,變成一個產品,過程很辛苦。你可以蓋三層樓的大樓,跟可以蓋摩天大樓,是兩碼子事,你的材料、工法和結構完全不一樣。就像我為某家公司做公文管理專案,如果要讓它可以一體適用到其他公司,系統是不是能有彈性去調整?這一段過程是國內的軟體公司普遍比較難走出來的。


球隊不是只有先發球員


那時很多客戶會說,這個你們公司以前做過了,為什麼價格不能下降?因為技術會變,做這個產品的人會變動,客戶公司的規模也會成長,系統要能搭配這些。除了跟客戶溝通之外,我們自己內部的工程方法,也必須做得更講究,更細膩。


球隊打球上場是九個人,但要準備多少人才夠?因為會有傷兵,或有人不穩定需要替換。如果十個人去做這個專案,在叡揚就不能估只有十個人來做。另外,做一個專案只有這十個人知道,幾年後有問題,細節可能就沒人知道。


所以既然我們要做產品,就不能只有十個人,起碼要二十到四十個人才是做產品的團隊。每個產品的團隊都維持固定的規模,這些人通通了解裡面的每件事,出了問題大家都在這裡面,就形成了一個小小的規模經濟跟備援。


以前是A專案、B專案、C專案;做產品後,產品是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一直往前做。產品團隊的人都知道版本和規格,這是一個演化過程。當時我們下決心要做產品,也承擔了過程中的虧損,從中知道哪幾個產品、哪幾件事是很多客戶都想要的,就再投資,把它做成一個產品。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決策。


選擇市場和公司的定位


■過去也有一些公司,針對中小企業推出套裝軟體,你們跟他們在市場上拉出差距,主要的差異是什麼?


□我們選擇的市場跟他們不太一樣。我們的客戶是銀行、醫院、政府。特別是銀行,銀行處理的是錢,真正的錢其實是數字,所以銀行非常仰賴軟體,對資訊系統的投資相對多,我們可以跟客戶談到比較合理的價格。


如果是比較傳統的中小型製造業,對於資訊的認知可能沒那麼高,會認為開發程式系統沒有那麼複雜。台灣對於資訊軟體的認知價值是比較低的,因為台灣一直以來都是以製造業為主。


所以第一個原因是市場,另外一個原因就回到文化跟定位。我們只想做軟體,如果客戶沒有辦法給我們合理的費用,這一單就是會虧錢,因為我們沒有硬體可以從這邊賺回來。所以我們要讓自己有能力打造出好的東西,把賺的錢再投入研發,因為我們也沒有其他的東西可以賺錢。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26期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一邊是自由,一邊是責任 網飛瘋狂創新的秘密
從創立以來,串流影音平台龍頭網飛就不斷顛覆自我。它的企業文化給員工極大的創新自由 ... ...
2020.10.30
READ
熱門話題 二○二二年最受推崇的十家公司
每年,財星雜誌(Fortune)都會對業界人士進行調查,請他們票選出最受產業推崇 ... ...
2022.02.24
READ
哈佛商學院教授康特 成為改變的力量
哈佛商學院教授康特獲頒終身成就獎,她向管理界疾呼,走出既得利益和習慣的城牆! ...
2019.11.28
READ
輝瑞大藥廠執行長博爾拉 推出第一支疫苗,讓大眾接種疫苗的大功臣
他拒絕政府的經費補助,為的是不讓官僚體系拖慢腳步。在疫苗成功研發前,他搶先行銷爭 ... ...
2021.07.29
READ
變革轉型 百思買從網購中殺出一條路
歷經幾年苦撐,百思買的狀況,好不容易才起死回生,原因在於這幾年百思買進行了以下三 ... ...
2019.05.01
READ
太毅國際顧問公司顧問張志維 如何讓會議更有效?
開會討論不是一片安靜,就是大家提出的想法過於發散,得不出結論。最後為了不繼續浪費 ... ...
2022.08.3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