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其實沒這麼可怕
「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它指的是,我們可以從行動中,更快地獲得學習。許多公司也因此鼓勵員工快速嘗試、快速失敗,然而,對許多主管來說,「失敗」是個違反常理的概念。
許多人喜歡一直討論某個問題,卻遲遲不肯採取行動。因為他們覺得「失敗
的代價太昂貴了!」這也是大多數主管無法容忍團隊失敗的一個原因。然而,資深顧問什戴克(Steffan Surdek)在富比士雜誌(Forbes)上指出,這個理由其實包含了兩種迷思:一、主管不認為團隊可以從失敗中學到任何東西;二、主管認為實驗是隨機且沒有生產力的。
然而這些都不是事實,看看那些你從網路上下載的手機遊戲就知道了。一款新的遊戲上線後,過了一或兩個星期,它又推出了擁有更多功能的更新版本。這代表第一版的遊戲失敗了嗎?有可能,但更多時候,它沒有!
遊戲發行商運用這段期間,了解玩家如何玩這款遊戲:用戶喜歡或不喜歡哪些特色?遊戲還缺少了哪些元素?他們根據實驗結果進行調整,推出更好、更符合玩家口味的新版本。
大家會認為「失敗」沒有價值的原因在於,許多實驗都缺少架構,讓人很難追蹤和學習經驗。想要幫助團隊從行動中成長,什戴克建議,在設計實驗時,不妨問問自己下列三個問題:
1.實驗的目的是什麼?用兩到三句話來形容就好,讓目的簡單明瞭。
2.你想從中學到什麼?簡潔地列出三到五項開放性問題,試著在實驗過程中找到答案。
3.這項實驗會持續多久?盡量讓時間越短越好,最多幾個小時或幾天。這樣你才能快速地檢視自己學到的東西,並做出調整。
另一方面,什戴克表示,實驗的關鍵在於,讓人從收集到的資料中吸收經驗。透過這些洞察,你的團隊便可以持續精進,並往下一個實驗邁進。在實驗的過程中(或結束時),不妨運用三個問題,幫助自己整理資訊:
■發生了哪些事情?以簡短的句子,條列記錄實際情況。
■你學到了什麼?運用之前列出的「我想從中學到什麼」問題,找出你確實學到了哪些東西。誠實地將它們記錄下來。
■下一個實驗是什麼?複習所有從這次實驗中獲得的資訊,針對需要改善的部分制定解決方案。若有需要的話,繼續發展下一個實驗計畫,並以同樣的方式追蹤記錄。
然而,要注意的是,千萬別在實驗結束時,才回頭複習你的學習。你應該在過程中定期且頻繁地回顧,才能即時做出調整,讓實驗發揮真正的價值。
調整自己的心態,鼓勵團隊勇敢踏出第一步,你會發現,「失敗」一直都是我們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