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選創新點子的五個陷阱
創新是推動企業成長的關鍵之一。許多公司會成立由高階主管組織的專家小組,協助公司評估哪些創新點子更有潛力、更值得投資。但是,研究顯示,這樣的小組很有可能因為帶有偏見,造成不客觀的評選結果。
葛羅斯金(Thorsten Grohsjean)等多位管理學者在史隆管理評論(Sloan Management Review)上指出,想選出真正值得投資的創新計畫,評選小組應該設法避開以下五個陷阱:
X馬上排除太新穎的點子。
某些評選小組有嫌惡高度新穎點子的強烈傾向,因為對這類點子涉及的風險感到不安。新穎度中等的點子,過關機會較高,但這類點子通常不會產生突破性的創新。
X小組的多樣化程度不足。
研究發現,這類小組成員大多是組織中的高階主管,男性居多,背景高度相近。這往往導致他們在評選創新計畫時,偏好男性,或他們熟悉的人,或有特定教育背景的人(例如出身知名大學)所提出的計畫。
根據一家扶植育成新創事業組織的一項研究顯示,讓每位評審獨自評選,不詢問其他評審的意見,而且只看新創事業的提案敘述,他們較不會受到新創事業創辦人的性別和教育背景的影響。
X過於聚焦於技術。
科技公司通常以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創新計畫評選小組,他們傾向聚焦於一個點子的技術層面,對於商業機會與挑戰的考量不足。例如,谷歌眼鏡非常新穎,研發很成功,被評選為二○一二年的最佳發明,但它導致佩戴者的注意力分散,以及明顯的侵犯隱私權問題,再加上價格無法壓低,最終停產。
X由某一位評審負責介紹創新計畫。
評選決策流程本身,也可能導致偏差的結果。一種常見的研發創新計畫評選流程是,由一位審查小組成員介紹計畫提案,但此人可能會對特定提案有所偏好,影響了其他評選員的意向。
X在接近休息時間進行評選。
研究發現,接近用餐或中場休息時間時,評審「說好話」的傾向降低。計畫的評選順序也可能影響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前一項計畫若被評選小組通過,接下來審查的計畫,被通過的可能性往往會降低。因此,評選小組必須有意識地提醒自己。
在評選前和評選過程中避開上述陷阱,才能降低偏誤發生的機率,改善評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