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如何拉高業務團隊的表現?
方惟企業管理顧問公司首席顧問聶繼承

如何拉高業務團隊的表現?

EMBA雜誌456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4.07.31

 

 

Q:我負責公司的業務部門,在團隊中,有些業務人員表現傑出,總是提前達標;有些則表現不佳,過程中總說沒問題,但最後因為很多理由沒有達標。我可以怎麼透過一些機制或做法,拉高這些人的表現,甚至進一步複製成功業務人員的模式,讓其他人學習,也讓整個團隊成長?


身為業務部門主管,不只必須達到公司訂定的年度績效目標,同時還要帶領部屬成長,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潛力。


成功的業務團隊絕對不是靠景氣、運氣,或一、兩個明星業務員,而是必須有嚴謹的運作標準和數據分析,複製成功模式,才能創造穩定而傑出的表現。


根據我的觀察,許多公司的業務人員往往將八○%的時間,花在經營不用太費力的自然業績上,它佔總業績五○%;卻只用剩下二○%的時間,攻克另外五○%公司訂定的業績目標。比較好的方法是,用三○%的時間經營自然業績,拿七○%的時間去經營需要努力才能爭取得到的業績,這樣才能提升業績達成率,甚至超標。


在帶領業務團隊時,主管可以透過以下六個步驟,協助團隊確實達成目標:設目標、產生行動方案、為行動訂標準、做紀錄、找成功模式、盯執行。根據上述背景主管面臨的挑戰,他應該特別留意的是,如何為行動訂標準、做紀錄、找成功模式、盯執行這四個部分。


為行動訂標準


一般來說,為了達成業績目標,業務人員會有七個主要的行動:拜訪、電訪、演示、公關、測試、簡報,以及報價。主管必須讓每一個行動都有可以檢核的標準。舉例來說,某位業務一個月的業績要達到一百萬元,由過去的經驗換算出各項行動的檢核標準,像是需要五十次的客戶拜訪、兩百通介紹電話,以及到客戶公司做業務報告演示十次等等。 


而這些行動也都會有自己的標準,以打電話為例,通話三十秒並不算成功的介紹。公司可以找出大約講多長才算是一通有效的電訪時間。例如,依公司的產品性質,一通B2B業務電話至少應該講三分鐘,才算是有效電訪。 


做紀錄,找因果關係


有時候,業務會不知道為什麼最近業績很好,或是業績很糟。為了避免這個狀況,團隊還需要有行動紀錄作依據,才能從中了解各項行動的效益,以進一步分析這些行動帶來了什麼成果。


業績很好時,主管詢問業務原因,有些業務會說因為自己很努力、運氣好,但那些很可能不是真正的原因。


例如,缺蛋危機時,你有蛋能賣別人沒有,你的業績就會起來,但那只是因為你剛好有蛋可以賣。因此,一定要有行動紀錄表,記錄一週、一個月下來的行動次數,才能讓行動有數據可以追蹤。


行動紀錄的另一個作用在於,協助找出行動的有效係數。公司根據過去經驗或業績成果,訂出不同行動能帶來哪些效果。例如,拜訪B級客戶十五分鐘的係數為四,打電話的係數為二。把這樣的結果做成的數據化成表格,可以分析哪些行動組合更能創造業績,也才能進一步評估每個行動的有效係數是否需要調整。


過去,我為了能更掌握業務與客戶互動的成效,我會請業務在拜訪完客戶以後,將會談的內容寫成洽談紀錄,再請客戶簽名,這樣文字型態的洽談紀錄,比起業務回公司後抽空回想記錄,更能發揮實質效果。


此外,這麼做還有另一個優點,因為需要客戶簽名,業務就必須更加為客戶著想,才能在自己、公司與客戶三方利益下,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客戶有簽字,也代表雙方的洽談已經有共識,之後公司將可以進一步評估可行性,再提供相對應的資源,創造業績。


找成功模式 


有時候,業務會更常拜訪比較小的客戶,而不是拜訪較大的客戶,原因出在這些大客戶往往很忙,越重要的客戶常常越沒空。這造成業務用最微不足道的電訪方式經營重要客戶,很可能會產生績效不佳的問題。因此,不斷審視行動紀錄,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情,大概會產生什麼結果,才能找出成功模式,進而擴大、複製。 


在經營客戶過程中,如果部屬每個行動都有確實執行、數量也夠,但是業績還是不好,問題可能出在品質不夠好。此時,除了評估是否提供教育訓練之外,主管也可以請公司的頂尖業務分享自己的「武林秘笈」,讓團隊成員一起學習,甚至複製他們的成功經驗。


舉例來說,主管同時可以讓業績較不理想的業務,跟著頂尖業務跑三天,進行標竿學習。過程中,業績較不理想的業務應詳實記錄,頂尖業務在與客戶互動的過程中都做了什麼,像是如何和客戶電訪、如何鋪陳談話內容、如何與客戶洽談業務,如何挖掘潛在的合作機會,並從中學習。


另一個做法則是,業務主管可以陪著業績較不理想的部屬跑業務,觀察他的工作狀態,包括與客戶電訪的內容、拜訪客戶時的互動過程。當天主管就可以回饋部屬,他哪裡表現得好,哪裡還要調整,以及怎麼調整。


盯執行,創造良性循環


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就無法讓公司持續成長。在盯執行的部份,建議公司運用系統化的數據來盯執行,才能避免業務人員在檢討業績時,把達不到業績的原因單純地導向市場改變、客戶出了問題等。


過去我帶領業務團隊時,業務檢討會議中,每位業務的第一頁投影片不是放個人達成的業績數字,而是自己這個月的行動紀錄表。先展示自己這個月做了哪些事,接著,對照自己的業績目標,以及比較上個月的行動紀錄表,看看同樣執行這些行動的情況下,有什麼差異。


在帶領業務團隊時,運用透明化的資料數據,會比起傳統的指責與勸導還有效,透過與自己和與同事相比,從中找到可以學習的行動,促成良性的循環。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56期

 

相關文章 ARTICLES
芬歐匯川公司執行長貝松寧 不畏數位時代的紙業巨人
面對數位化、環保意識抬頭等挑戰,公司的傳統核心事業不斷萎縮,貝松寧如何推動變革, ... ...
2018.11.30
READ
康福旅行社副董事長吳守謙 用IT背水一戰
過去幾年來,產業競爭激烈,但可樂旅遊的營收卻快速成長,成為旅遊業營收第一的產業龍 ... ...
2018.02.01
READ
邊走X邊學X邊修正 靈活提高你的執行力
環境變動劇烈,那種訂定一個嚴密的策略計畫,按照地圖,嚴格執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 ... ...
2018.03.22
READ
編輯部報告 看見的力量
年底時分,不論你是在討論如何提高業績,或改變員工行為,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你巧妙地 ... ...
2018.12.06
READ
承諾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游淑玫 如何挽回顧客對公司的信心?
我們是一家食品公司,幾個月前,有顧客反應在公司的某項產品內發現異物,並上網發文。 ... ...
2022.06.30
READ
編輯部報告 補修玩樂學分
學生時代,如果老師曾經在你的學期末評語上寫著:「善解人意」,恭喜你,你擁有了未來 ... ...
2018.10.23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