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專訪矽谷創投教父林富元:對的人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矽谷橡子園創投育成中心創辦人林富元

專訪矽谷創投教父林富元:對的人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EMBA雜誌419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1.06.30

 

 

他投資超過六十家公司,其中有三十幾家股票上市或被高價購併。在判斷市場、需求,以及創新想法時,矽谷投資教父林富元,是怎麼思考的?在四十年的創投經歷裡,他學習到什麼?
 

「我不要那種小可愛,我不要小花小草,我要的是一棵能快速長大的大樹。」橡子園創投育成中心創辦人林富元這麼說。


林富元是矽谷知名的華人創投家,也是中國最大的醫療救援公司遠盟康健(Healthlink)創辦人與前董事長、上市獨角獸美國孚能科技前董事。
 

他被稱為矽谷的投資教父,投資過六十幾家公司,其中有三十幾家股票上市或被高價購併。


究竟他如何判斷值得投入的市場和值得投資的團隊?「第一要件就是,要找到一個等待中的市場需求。」他說。
 

他曾經見過各種特質的創業家,有認為全世界只有自己想到這個點子,有話說得冠冕堂皇舌燦蓮花,也有假裝熱血的。


「我認為所有東西到最後都剩下一個字,叫信任。」他從點滴線索中看信任。「對的人和正確的團隊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他說。


有一次他在公司的廁所,無意中聽到兩位創業家的對話。一位擔心他不再投資,另一位說:「(林富元)他們前一輪已經投了,我們現在沒有錢了,他不會讓我們垮的。」


他立刻就知道這樣心態的公司是不值得投資了。「他如果自己沒有辦法摸著石頭過河,你培養一個永遠要穿尿布的嬰孩有什麼用?」


五月間,台灣疫情爆發的前夕,剛運動完的林富元,輕鬆地在台北接受本刊專訪,分享他四十年來的投資和創新哲學。以下是專訪內容摘要:


■你看一家新創公司,或有人來找你談他的創新時,你通常會觀察哪些地方?


□我不大相信很偉大的公司,但我永遠相信很健全的公司。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多少公司大得很,收入很多,主管領很多錢,但長期以來每年都只賺一點點,甚至虧錢。健康的公司不應該是這樣子。


網路出來後,改變了人類一連串的生活,過去習慣做的事情,很多都可以用新的方法去做。現在做新創的人跟投資人的腳步越來越快,可以每三個月就換一個題目。過去十年,從電商、雲端運算、大數據……,之後AI一統天下。但如果你缺乏真正的核心能力,團隊缺乏真正的核心貢獻,每天只是跟著這些題目,那只是四個字,隨波逐流。


看公司,我通常在看什麼?我常問,假如你要蓋一棟大樓,最重要的兩樣東西是什麼?第一,一定要有一塊地,而且必須是對的地。如果這塊地在沒落的地段,你會不會買?如果這塊地已經很貴,三十年後可能會更貴,你要不要?這塊地指的就是創新創業的市場。


要看這個市場,簡單的一個原則就是,這家公司是怎麼來的。如果有一個醫生會全台灣沒幾個人會的手術,而你必須懂這個手術,才能判斷他好不好,這就錯了。你不懂他做的東西沒關係,但你要懂,用他東西的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會有這個東西的出現?它是想取代什麼?


我叫它兩個P:痛苦(pain)跟樂趣(pleasure)。所有賺錢的企業,最開始做的就是減少痛苦,增加樂趣。這幾乎可以決定這個案子,值不值得我進一步了解。


另外也有很多人說,這個東西只有我會做,但為什麼全世界只有他會做,也許應該解釋成,全世界只有他要做。你必須要有個假定,全世界所有想創業的人都一樣聰明,一樣努力。你想到的東西,對面街上沒人做,不代表印度、中國大陸、矽谷沒人做。你看不到大公司IBM、蘋果有這樣的產品,不代表他們沒有在想。


還有一些人會拿著市場報告說,這有一兆的生意,三年以後他會拿下一○%。但他不曉得每一家公司都這樣跟我說。


以前我自己發明了一句話:「需求創造功能,功能決定形式(Necessities create functions, functions define the form)。」有多少人都是看到誰做什麼很容易,覺得他也可以。但除了降低成本之外,他並不理解市場的需求在哪裡,也就是痛苦點在哪裡。所以第一要件是,不管是產品、技術或商業模式,你的新想法,都必須在市場上有等待中的需求。


有了這塊地後,蓋大樓的第二件事就是地基,地基打得好,這棟樓就可以永續經營。地基就是新創團隊。對的人和正確的團隊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就像王永慶說的,在最不好的時段還是有人賺錢,最好的時機還是有人賠錢。我看公司就是看這兩個:市場和人。


差異化的Tiips


■有些市場一出來,就很多人投入。你怎麼判斷這是一個真正的需求? 


□我常講一個例子,美國有一家幫餐廳做服務的公司叫OpenTable,上市賺了一堆錢。大概二○○三年左右,台灣開始有很多公司也在做,協助顧客預定餐廳。這沒有什麼門檻,就是小巧可愛,做點添加價值。我當時說,兩、三年後,這些公司沒有一家還會在。這個就是一波一波,有一個大題目出來,大家就跟著炒。


那怎麼來看市場,第一是區隔化、差異化,這裡有五個原則叫作Tiips。T是時機(timing),你比人家早還比人家晚,早的話可能會變成黃花崗烈士,晚的話肯定是滿頭包;I是整合(integration)。台灣過去五十年就在做整合,一個房間那麼大的電腦,變成迷你電腦、筆電,再變成手機、晶片。不是只有硬體,軟體和服務也一樣可以整合。


另一個I是智慧(intelligence)。車子最重要的是,把你從A點帶到B點,後來車子變舒服、變輕快省油、變電動,對環境越來越好,但是它還是把你從A點帶到B點。同樣的事,只是用不同的、更有價值的方法不斷地改進。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19期

 

相關文章 ARTICLES
趨勢話題 福斯品牌蒙塵,然後呢?
今年九月,德國福斯(Volkswagen)汽車爆發了醜聞:為了通過美國空氣污染檢 ... ...
走出舒適圈 谷歌的現在與未來
大家想的是「我們可以延伸去做的相關事物有什麼?」但谷歌共同創辦人佩吉卻認為,或許 ... ...
企業策略 一個關鍵,讓經典品牌A&F從谷底一路爬升
早在一八九二年,美國A&F服飾公司(Abercrombie & Fitch)就誕 ... ...
2022.03.31
READ
國際品牌大師-林斯壯 Martin Lindstrom 照顧你最重要的資產:員工
當全世界受到疫情影響,準備緊急迫降, 你會先看公司的財務狀況,還是會先照顧好你的 ... ...
熱門話題 迪士尼傳奇執行長的救火行動
因為公司面臨的一連串棘手挑戰,去年十一月,全球娛樂產業龍頭迪士尼(Disney) ... ...
2023.08.31
READ
精誠資訊總經理林隆奮 用跨界,放大產業生態圈
以合作取代競爭、購併整合、策略聯盟,林隆奮如何領導團隊,併購超過三十家公司,並大 ... ...
2019.08.0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