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從蓋大樓跨入離岸風電,這家鋼鐵企業如何追上海風?
世紀集團董事長賴文祥

從蓋大樓跨入離岸風電,這家鋼鐵企業如何追上海風?

EMBA雜誌427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2.02.24

 

在淨零、碳中和等永續課題,尚未成為熱門風潮前,賴文祥標下還在填海造陸的一片海,投入離岸風電的水下基礎設施。今天,他是這個產業的要角,公司業績兩年內就成長了四倍。從鋼構工程跨入離岸風電,賴文祥如何讓這家鋼鐵企業,成為變形金剛?


在去採訪的路上,Google地圖上顯示,前方沒有路,世紀離岸風電設備公司是在海上。


事實是,這家公司的路、工廠、辦公室,一切都是填海造陸出來的。當車子逐漸接近位於八里的台北港,看似荒涼的海邊,矗立著一座線條簡潔設計優雅的辦公大樓。


董事長賴文祥從零開始打造的世紀離岸風電,做的是離岸風電的水下基礎設施,主要客戶包括丹麥沃旭能源(Ørsted)等該領域的領導企業。


二○一五年,他在再生能源產業還沒有成為熱門話題時,就獨排眾議,標下台北港的土地,現在已經有五十公頃。


原因是,一支基樁長達七十五公尺,等於二十幾層樓高,重一千多公噸。因此工廠必須位於港口,而港口要有足夠的土地,才能夠製造與運送。


正因如此,這個產業進入障礙極高,當賴文祥妥善佈局,台灣已經沒有其他合適的重件碼頭。再加上政府推動產業本土化政策,世紀的訂單已接到二○二六年。


世紀離岸風電的母公司、世紀鋼鐵結構的營收,從二○一九年的二十四億元,二○二一年成長為一○○.八四億元新台幣,二○二○年EPS四.三八元。


賴文祥常說自己是台灣土狗,沒有富爸爸。他是嘉義人,國中畢業就到三重當工廠學徒,一九八七年創立了鐵窗工廠。之後,公司進一步跨入鋼構市場,承接工廠大樓的鋼構工程,客戶包括台積電、聯電等大型工廠,為該產業唯一的上市公司。


「他們都說我永不放棄。」他笑著說。目前產業最大的挑戰是人才不足,他乾脆跨入辦學校,從頭解決人才供給的問題。


世紀離岸風電的辦公室窗外,就是一望無際的海洋。「每當我很鬱卒的時候,我就站在這裡看,想到五年前,這裡還全部都是海,感覺就爽快多了。」


當年那個三重埔工廠的學徒,再怎麼樣也沒有想到有一天,他「喊水會變成土地」!


賴文祥最近接受本刊專訪,以下是專訪摘要內容:


■你從鐵窗學徒,做到今天的離岸風電產業。中間有哪幾個重要的轉折?


□我從小就不喜歡讀書,但是我對工作很投入,小時候在鄉下做工,十六歲畢業就到三重做鐵窗學徒。後來我跟一個小學徒還有我太太一起,自己出來創業做鐵窗。


我比較喜歡創新,民國七十五年時做鐵窗有賺一點錢,就到日本去考察。我看到日本的大樓都是鋼構,我還在做鐵窗這麼小的東西。之後我就找幾個朋友成立鋼構廠,陸續蓋大樓、橋樑。


民國八十三年,台積電台灣第一套八吋晶圓廠沒人敢做,因為那是一個很大的環境,很有挑戰,我就把它接下來。之後又做了聯電、南亞電,後續做電子廠都蠻成功的。


但接著就發生金融風暴,經濟不景氣,民國一○○年時我又想要創新,看看有沒有新的行業可以做。那時我們一個客戶要做一個離岸風電的示範獎勵計畫,我們就一起做。雖然沒有做起來,虧了快一億多,但我沒有放棄。後來我成立風電部門,跟幹部到國外考察。


我認為,陸上的風機用鋼量不多,對我們來講業務量不是很大。後來到丹麥考察離岸風電的水下基礎,我發現這是一個龐然大物,一千多噸,二十幾層樓高,運送不容易,蠻有商機的。後來我跟經濟部、能源局討論,他們也說以後風力發電的發展滿有潛力的。


但要做風力發電,最重要的一定是要有重件碼頭,碼頭旁邊要有廣闊的土地,我就在台灣各地找碼頭。那時台北港剛好在填海,一開始港務公司認為這邊不能做水下基礎,後來經過跨部會協調,改為一部分做離岸風電的水下基礎,所以能提早拿出來標。


沒有碼頭,就算有資金,有技術都沒用。我當時就認為一定要先標到,標到後要等三年、五年都無所謂,我可以先培養焊工,先培養技術。沒想到這幾年全世界風場擴充太快,我們被追著走,廠房還沒蓋好,訂單又來了。


■在跨入離岸風電的過程當中,你曾經遇過哪些比較大的挑戰?


□那時我們從鋼構剛轉型過來,幫沃旭做離岸風電的水下基礎,適應不良,前三個月延遲很嚴重。沃旭丹麥的CEO鼓勵我不要放棄,他們也幫忙我們,到第四、五個月慢慢追上,最後總進度提早了兩、三個月。另一家公司提早我們半年接沃旭的單子,最後他們做不出來,是我們幫沃旭完成的。


沃旭為什麼後來都找我們?因為他看我的廠房、腹地、我的個性、團隊,還有過去跟他的合作。我不會找理由,我會一項一項的去幫他解決問題。今天解決不了,明天繼續解決。要增加人員、設備,我都很機動性。


看到底牌了,誰還要讓你押注?


當初要做離岸風電的水下基礎時,也有很多股東、員工不支持,認為風險高,要填海造陸,投入這麼大,當時也還看不到訂單。但我常說,如果都讓你看到底牌了,誰還要讓你押注?當然我也要抽絲剝繭,從各方面收集資料,最後說服股東、董事,大膽標下台北港重件碼頭。


現在這個階段,最困難、最重點的就是人才培訓。我的心願是不仰賴國外的焊工,要栽培自己的人員。立陶宛這個國家有做水下基礎,我們就請他們整個團隊來這邊工作,一共有六、七十個人,從檢驗、領班、焊工、技術工……,全部到位。如果我們在二○二五年後,團隊都訓練好了,我們也可以到日本去技術轉移。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27期

 

相關文章 ARTICLES
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蔡芳文 給老年顧客一個家
進住率百分之百,一年有近三百個國內外團體前往考察,雙連是安養照護領域中的模範生。 ... ...
2017.08.15
READ
企業文化 財星百大最佳僱主
財星雜誌日前公佈了年度最佳百大僱主名單,谷歌已經連續六年拿下第一名。 ...
2015.06.01
READ
專訪倫敦商學院教授柏金紹 學習在迷霧中開車
過去的策略規劃像下棋,今天則像在迷霧中開車。過去企業必須追求敏捷,今天的企業則必 ... ...
2020.12.31
READ
叡揚資訊公司董事長張培鏞 今天的投入,明天的資產
從代理軟體出發,到做專案、推出套裝產品,叡揚資訊近年更成為雲端軟體服務的提供者。 ... ...
2022.01.25
READ
杏一醫療用品公司董事長陳麗如 要建立一個容錯的平台
勇於投入發展數位科技、物流中心和自有產品,一再嘗試、學習、修正,讓杏一多年來快速 ... ...
2019.10.01
READ
佳世達科技公司總經理陳其宏 我在革我自己的命
跨入全新產業,顛覆過去的思維模式,這幾年,佳世達啟動了一場大型、快速的轉型。陳其 ... ...